新景网讯 一个曾经因无序开采山体破碎、生态环境破坏的火山喷发口,如今变成集参观游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8月12日,记者沿着石板铺成的阶梯拾级而上,直达山顶,一幅美丽画卷在眼前展开:黑色的火山玄武岩占据了大部分视野,和流淌的淇河遥相呼应。清风徐徐,树木翠绿,山水环抱的美景令人沉醉。
这就是地处鹤壁市淇滨区的黑山头玄武岩遗址。因为挖矿开采,绿色植被曾破坏严重,山体伤痕累累。2019年,我省实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黑山头玄武岩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就是其中工程项目之一,黑山头的命运由此逆转。
黑山头玄武岩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是我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负责人介绍,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中,我省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的原则,因地制宜,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同时,我省各地采取一矿一策,分类实施,初步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合作的治理模式。对有主矿山,本着“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矿山企业修复治理。对无主废弃矿山,或政府兜底,或寻求社会资本参与治理修复。
在废弃矿山中,我省注重培育矿山修复龙头企业,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产权等政策红利和制度保障,引导和支持社会主体参与矿山生态修复,通过矿山修复增加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提升生态修复综合效益。
鲁山县梁洼镇鹁鸽吴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由于长期无序开采煤矿,地面塌陷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2019年,该县引进社会资本,投资21亿多元,开展综合整治。如今,昔日的废弃矿山变成层层梯田,再没有了尘土飞扬。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高团吉说,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不仅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还能在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上发力,并推动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化,为生态修复注入资本活力,进一步推进美丽河南建设。
为科学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去年我省发布了《河南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全面推进“一带一区三屏三廊多点”的空间分区。“一带”为黄河生态带;“一区”为平原农业生态涵养区;“三屏”为环绕在省域西部、南部的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三大生态屏障区;“三廊”为淮河、南水北调中线、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等生态保育廊道;“多点”为自然保护地、国家储备林、国有林场、绿色富民产业集群等重要节点。
如今,全省各地生态修复和科学绿化如火如荼,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鹤壁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入选全国2023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获得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目前,我省正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黄河下游滩区、丹江口库区上游、大别山革命老区、淮河流域谋划一批重大山水项目,修复重点区域自然生态。
山川披绿、大地添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地处大别山区的新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6%以上,百里绿色画廊、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大别山露营公园,一个个生态旅游项目落地,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在民权,7万亩天然森林氧吧,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绿色”生“金色”,“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治胜说,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让中原大地的生态环境更美好。(本报记者 李运海 刘晓阳)
关键词:
绿水 青山 好生态
责任编辑: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