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景网讯 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正助推当地年营收亿元以上企业“梯度”升级。
“加快推动超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企业,分五个档次向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企业稳步迈进,全面打造创新、智能、绿色、开放、现代‘五型工厂’。”11月22日,济源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李军华说,“力争到2030年,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超80家、100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00亿元以上企业1家。”
济源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化水平超过70%,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及深加工、钢铁及装备制造、现代化工为主导的“4+6+N”产业体系。目前,济源已拥有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6家,拥有一批“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成为济源社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建设豫西北创新高地的核心力量。
“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相互交织,也让济源人引以为傲的‘工业牌’时时面临‘追兵已追上,标兵未赶上’的尴尬。”有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在对济源进行考察后直言。
对济源而言,无论是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还是坚持“工业强区”,都要求工业企业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调研和深入走访的基础上,针对工业企业的不足,济源示范区决策层开出了“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的“药方”,以期提升企业规模实力,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该项行动实施过程中,济源首先建立了“十百千”企业培育库,从275家规上企业中择优筛选78家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入库”;其次,确立提升创新能力、壮大发展规模、转型升级、加快上市融资等六项重点任务,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工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稳步增长。
围绕重点任务,济源示范区四大班子27名领导直接“包联”指定企业,当好“首席服务员”;同时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专班,为企业“梯度”升级创造优良环境。
近段时间,济源示范区领导纷纷奔赴各自的“包联”企业,与企业“一把手”面对面交流,并明确提出企业可以直接向“包联”领导反映问题诉求,力求双方在项目建设、发展规模、科技创新等方面“同频共振”。
济源钢铁集团是济源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张宏义的“包联”企业。在听取企业反映水源水质不稳定影响了正常生产的问题后,张宏义立即和水利、水投、规划、文旅等部门现场沟通,当场促成了解决方案。
济源示范区各“包联”领导全力推动相关企业化解生产、融资、经营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除济源钢铁集团生产用水问题外,济钢精品钢材公司发展谋划问题、巨力钢丝绳公司海外投资项目法人授权书公证问题等已悉数得到解决。
“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的开展,极大鼓舞了当地企业家们的信心。超百亿培育企业河南恒通化工集团董事长孙有才说:“我们要坚持‘项目为王、创新为魂’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领跑新赛道、布局未来产业,力争到2030年再造一个新恒通,继续稳住行业领跑者地位。”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济源示范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居全省第二;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幅居全省首位;78家“包联”企业中,43家营收同比上涨,增长面达55.13%,其中金利金锌、金源氢能等12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45%以上。当地统计分析认为,从78家企业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效果已开始显现。
实践者说
紧紧扭住企业这一关键变量,以企业的整体优势提升,带动济源全面打造豫西北创新高地和新材料强市。把“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和“万人助万企”活动、主题教育有机结合,将此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济源的真正落实和生动实践,力争到“十五五”末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新济源的奋斗目标。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济源市委书记庄建球
(记者 樊霞 成利军)
关键词:
济源 企业培育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濮阳 “项目为王”挺起发展脊梁
下一篇: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开幕在即 河南全力冲刺精心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