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景网讯 11月22日,冬日暖阳下,“金牌导游”王保才迎来送走一批又一批前来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游览参观的游客。
“早在1898年,英商福公司就在焦作开办煤矿,并于1919年开凿了最大的矿井王封矿,当地人俗称‘西大井’……”作为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负责人,王保才讲述着这座百年煤矿的历史沧桑和涅槃重生之路,“如今,王封的煤炭资源枯竭了,但它的文化富矿刚刚开始‘开采’。”
因煤而生、伴煤而兴,这是历史赋予焦作的印记。
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衰,几乎是所有曾经“家里有矿”的城市难以绕开的“宿命”。
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焦作曾一度面临着“四偏两突出”的困境:
产业结构偏煤偏重、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企业创新能力偏弱、创新引领人才偏少,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发展与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供需矛盾突出。
面对“转型”这道资源型城市的“必答题”,焦作积极求解作答,奋力探索独具特色的解题思路。
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这是省委为焦作指明的发展路径。
焦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该市突出转思想、转路径、转方式,通过激励企业释能、搭建平台赋能、引育人才蓄能、创优生态聚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努力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
用创新发展破城市之困。
焦作坚持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建设中部新能源材料城、休闲健康食品之都、国家级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一城一都一基地”为牵引,以科技创新破题。
11月18日,中原内配集团同声氢能公司将首批5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交付宇通集团。“这标志着集团在抢跑‘氢赛道’,构建新动能上迈出坚实一步,实现了由传统内燃机气缸套技术向‘零排放’的氢能产业转型升级。”中原内配集团董事长薛德龙说。
焦作不断激励企业释能,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
今年8月22日,焦作在坚定“两个依靠”、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推进会上,拿出5900多万元表彰奖励创新企业。
据悉,近两年该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由51%提升到74%,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43家增加到389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由6家增加到165家。
焦作还在市级层面成立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组建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建设河南省首家工业设计城,成功创建2家省级产业研究院和2家省级中试基地、数量居全省第四。
产业因人才而兴,焦作深谙此理。
焦作引育人才蓄能,实施“怀川英才计划”,建立“1+18”人才政策体系,在市产业技术科学院设立300个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已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30多人;面向全国前30强开发区(县)选聘开发区经营管理人才23名。
“要优化人才引育体系,创新做好平台引人、项目育人、待遇留人、事业用人文章,不断激发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焦作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上表示。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在焦作扎根,在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
亲清面对面、首席服务官、企业纾困360、智慧金服、容缺办理等一批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焦作营商环境品牌,让各地客商近悦远来。
定期开展科技政策解读发布、创新创业科技大讲堂、技术转移转化对接等服务活动,营造引领创新、鼓励创新、服务创新的良好生态。
一组数据可见焦作转型发展新成效:2022年度,焦作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三,获优秀格次;今年1月—9月,焦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是有完整季度统计资料15年以来最好名次。(本报记者 陈学桦 成安林)
关键词:
焦作 新答卷
责任编辑: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