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景网讯 从特色养殖的牛羊成群,到精品民宿的游客爆棚,乡村产业生机勃勃;
从《风起洛阳》热播,“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到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和“剧本娱乐之都”,文旅产业风生水起;
从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到中国一拖、中航光电的智能化生产线,工业企业动能强劲……
时下,洛阳产业发展如春潮涌动,勾勒出河洛大地气象万千的新图景。
产业兴,则洛阳兴。
面对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的历史机遇,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洛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把产业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奋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
迎风而上,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
3月31日,在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工地,记者看到,4栋17层的倒班宿舍已开始桩基施工,可容纳约3000名建筑工人的临时生活区正在施工……
“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是按照‘灯塔工厂’标准建设的。目前,工人节假日不休息、24小时两班倒,排涝渠等场外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预计7月初全部完工。”洛阳国宏新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焦聪超对记者说。
作为洛阳紧盯“风口”精准招商、以创新引领发展的重大标志性项目,从开始对接到正式签约仅用时100天,从签约到开工不到100天,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落地两个“100天”的背后,是洛阳凝心聚力抓“风口”产业的决心。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招商长三角、追风大湾区、对接京津冀,洛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0余次亲自带队进行专题招商。
继选派首批61名年轻干部前往广东、上海、浙江跟班学习后,3月29日,洛阳市又选派63名国企干部到深圳跟班学习,重点学习国资国企市场化转型经验,助力洛阳产业发展。
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洛阳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力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
产业项目硕果盈枝:百万吨乙烯、中州时代、华为技术、凯盛科技、海澜集团、360数字创新总部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成功引进。
产业集群崭露头角:中州时代落地,配套企业纷至沓来,总投资超60亿元的首个配套产业链项目已落地,双千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洛阳智能装备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光电元器件产业规模全省第一;十大产业集群迎风而上、全面起势,规模达到2400亿元,正加快迈向万亿级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洛阳连续4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战略抉择,以创新驱动增动能
在刚刚闭幕的2023年洛阳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洛阳铜一金属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萌的交流发言引发关注。
作为一家职工不满百人的小微民营企业,该公司仅用3年时间就使营收从1.35亿元增加到8.2亿元,并于去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快速成长的秘诀在哪里?
“我们把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放在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3年研发投入突破5100万元,组建研发团队,瞄准市场前沿,加强自主研发,推动铜铝复合锂电池极柱材料的产业化。”李萌介绍,企业接连攻克15mm超厚复合料、1200mm超宽幅复合料、0.035mm超薄复合箔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多项市场空白,把发展的主动权紧紧攥在自己手中。
抢占产业链中高端、关键环,科技创新是“华山一条路”。
洛阳把强化创新驱动作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战略抉择,重塑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风口”产业集聚。
洛阳高新区重塑重振,伊滨科技城破局起势,实验室体系高起点重构,周山智慧岛等一批智慧岛和科技产业社区全新试水,助推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
洛阳市以“三大改造”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为抓手,加快推动工业企业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与“风口”关联、向“风口”转型。万基铝业、古城机械等企业抢抓“风口”,产品产销两旺。
围绕在更大范围对接优质创新资源,洛阳在深圳等地建设“飞地孵化器”。如今,洛阳创新平台达2956个,其中103个进入“国家队”,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2.83%、连续4年居全省第1位。
重要抓手,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前不久,洛阳市两项改革发展成果获“点赞”:
“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公布,洛阳市推荐的“加快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改革案例入选;
商务部发布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在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跃升至第80位,首次进入全国百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为创新发展开路清障,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洛阳市委提出,将改革开放作为破解制约洛阳发展深层次问题的“三个重要抓手”之一,全面增强洛阳发展的内生动力。
洛阳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级高新区改革,持续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和“管委会+公司”改革,让开发区集中精力抓招商、抓项目、抓服务。按照“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和突出发展制造业的原则,洛阳将27个各类开发区优化整合为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
“我们按照突出经济发展主责主业和‘整合、扩区、调规、改制’要求,以‘三化三制’改革和‘管委会+公司’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同志介绍,他们正按照“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科创园”发展模式,强长板、补弱项,积极抢抓产业“风口”。
枝繁巢暖、凤栖梧桐。洛阳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突出“六最”目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件事一次办”“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等全面推行……一流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洛阳加速资源汇聚的“强大磁场”。
舵稳当奋楫,风正好扬帆。
洛阳正以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咬定青山不放松,凝心聚力抓产业,以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朝着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阔步前行。(本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坤鹏)
关键词:
洛阳 产业 发展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周霁到省农业农村厅调研
下一篇:“十大战略”进行时·蹲点调研丨河南积极推进科创金融服务 引金融“活水” 润科创“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