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辞旧迎新日,万家灯火时。2023年农历春节期间,本报将在“新春走基层”专栏下开设“记者回乡见闻”子栏目,跟随记者的第一视角到全省各地赶大集、逛夜市、进影院、去书屋,讲述新年新人新事,记录热闹热烈热情。来吧,让我们踏着“乡味序曲”,感受“流动中国”。
农历腊月二十九,大寒节气。清晨7时许,天刚蒙蒙亮,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的集会就已开始热闹了。
这边是热腾腾的牛肉汤、刚出锅的炒凉皮,那边是白玉牡丹籽油、朱窑小米、石罢花生……人流络绎不绝、叫卖声此起彼伏,给集市带来了浓浓的年味。
“过年,总要赶一趟大集!”69岁的李家村村民李舒勇一大早就出门了,他今天准备多买些带鱼,炸年货。“过年要有鱼,讲究个‘年年有余’嘛!”他爽朗地笑着。
“赶大集,备年货”是北方地区的新年民俗之一。在农村,赶集并不是每天都有,有的集市逢农历五、十开集,有的则是逢农历三、七开集。“赶”意味匆忙,“集”代表集合,而只有在临近新年前赶的集叫“赶年集”,年集一般从腊月二十三持续到大年三十。
赶大集,别光看,快买点!春联年画两元起,随手一买就能把喜庆带回家。记者看到,除了“福”字外,春联、灯笼上写得最多的四个字是“国泰民安”。“不管是大家还是小家,就跟这对联横批一个意思,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好年!”摊主几句话道出了老百姓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往前走去,簇拥的一堆人正在杂货铺前看电商直播。个体工商户刘秀芸告诉记者,这段集市人气最旺的就数这几天,“虽然从早上忙到现在,但我爱热闹心里也欢喜,现在干什么都有劲!”
到账6元,到账8元,到账12元……商家们收款进账的提示音响个不停。记者发现,现在农村赶集购物,很少看到人们翻钱包、找零钱的场景了,微信、支付宝扫码付款成为最普遍的付款方式。网络购物,也让村民过年有了“新年味”,村里的老人们也体验到了“手指购物”的便利。
9大类66项活动、以“春节之源·伊滨过年”为主题,伊滨区围绕文化、民俗、冬景三大主题,掀起节日消费潮。“这是团聚的一年,农村经济活力在浓浓的年味中加速释放。对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来说,农村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这也折射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好势头。”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丁中伟说。
“赶趟大集,过个好年!”午后时分,赶集的人们大包小包,满载而归。农历春节即将到来,希望洋溢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本报记者 李鹏)
关键词:
新春 基层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兔年说兔
下一篇:新春走基层丨“红旗渠”客运站开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