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的年轻人丨做河南量子信息技术的探路人
发布时间:2023-01-03来源:河南日报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对青年人深情寄语,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在中原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紧盯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刻苦攻关,施展才华,在青春奋进中实现人生出彩。

  今日起,本报推出“实验室里的年轻人”系列报道,聚焦我省青年科研人员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奋斗故事,展现河南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实践。

  新景网讯  还没走到汪日平的工位,就先被他办公桌上满满的文献和草稿纸吸引了目光。

  “平时只要一想到好问题,我就立刻把它记下来。比如这个,是思考怎样用经典计算机模拟量子电路想法,包括量子电路的参数优化、量子电路的架构优化等。”汪日平的每一页草稿纸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得满满当当,旁边还有厚厚一摞写满批注的英文文献。

  1月2日,记者见到这位嵩山实验室“量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团队负责人时,他正和团队成员张欣欣、朱子探讨量子电路的问题。阳光透过实验室9楼研发区的窗户照在他们身上,这支“量子小分队”的主阵地科研氛围正浓。

  如今,世界各国正在量子科技这条关乎人类未来的科技赛道上你追我赶。作为河南第一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致力于打造我省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水平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十四五”科研发展规划中,也重点布局了量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

  “我们团队主要聚焦量子模拟、量子人工智能和量子优化三个应用研究方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平台搭建完善,后期会逐渐布局产业应用。”汪日平以量子人工智能举例,与传统算法相比,基于量子电路设计来做大数据分类图像识别,在精度等方面效果会更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量子信息等科技创新重大成果,作为一名从事量子信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我非常振奋,更加深切感受到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要能实现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业发展。”汪日平说。

  量子信息技术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和探测精度等方面具有颠覆性的影响。但相关学科设立较晚,人才稀缺,团队建设成为一大难点。

  身为团队负责人,要考虑制定科研规划,探索有价值的应用前景,确定各项目所需人员经费等诸多问题,汪日平肩上的担子无疑要比两位同事重得多。

  浙江大学毕业,日本留学归来,曾供职于中国科学院的汪日平,为何携家带口来到河南,成为嵩山实验室一员?

  “嵩山实验室在成立之初就将量子信息技术应用作为重点,河南市场前景广阔,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之大也非常吸引我。在这样一个新平台从0开始,是挑战更是机遇,能让我们飞速成长。”汪日平坦言,原本还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去年5月入职后,中原科技城相关职能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快速协调办理了孩子的小学入学手续,为他解了后顾之忧。

  作为河南人,选择从武汉回来的张欣欣和从上海回来的朱子,除了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担当开路先锋的勇气,更多了一分建设家乡的情怀。

  “回家的感觉真好!我们这个办公区大部分都是90后、95后,大家不仅工作中有激情有冲劲,生活中也是活力满满,工作之余会组织打篮球等活动。”95后的朱子对实验室的科研氛围也深有感触,“大家没有地位和资历之分,作为一名新人,我提出的很多意见也都被老师们认真讨论并采纳。”

  “河南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我们愿意成为走在前面的探路人,也迫切呼唤更多兼具智慧和勇气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共闯这片科研和产业的‘无人区’。”张欣欣说。(本报记者 师喆)


关键词: 河南 量子 探路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河南省级以上双创孵化载体数量超460家 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下一篇: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 河南自行车手收获3金1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