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 青年记者基层行丨做一棵扛得住风雨的“壮苗”
发布时间:2022-11-21来源:河南日报

  新景网讯  身穿防护服,手里拎着、腋下夹着七八袋蔬菜包,急匆匆往一栋居民楼快步走去……这形象,让记者差点没认出来这是见过几次的“墩苗”干部马邈。

  微信里对他的备注还写着“共青团郑州市金水区委书记”,那是马邈“墩苗”的第一站,他在那儿写下了不少青春故事。上个月,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他来到了新的岗位——丰产路街道办事处。

  工作岗位变了,担当作为不能变。马邈刚一到岗,就火线接管了一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10月初,因有工作人员确诊,社区全体人员紧急转运隔离,工作面临断档,新增病例还处于暴发期。压力可想而知,但马邈心里清楚,在背水一战的时刻,他带领的社区临时工作组,就是撬动抗疫力量的重要信心来源。

  马邈的工作时间变成了“5+2”“白+黑”——早上5点多开个碰头会,逐一安排当日重点工作,逐一叮嘱工作细节;上午统筹全员、封控楼院、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巡视每个点位,随时解决突发问题;下午要给封控区居民和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送物资,解答居民反馈的问题;深夜,还要对当日核酸异常人员进行复核、管控、转运等,再次复盘当日工作,直到“日清日结”。

  “就是老感觉还有很多事得做。”社区工作有多繁杂、多忙碌,马邈有了深切体会。有时每一秒都要被计算,和衣而睡几乎成了常态。

  说话更快了,走路也更快了,是这次记者见马邈的第一印象。上次见他,还是穿着白衬衣、斯斯文文的样子。他说,做了社区这份工作,就不用想着“捯饬”自己了,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毕竟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如何让核酸检测的程序更流畅?居民偶有抱怨的时候怎样安抚化解?马邈没有忘了老本行,充分发挥了团干部“小清新”的特殊优势。

  “‘小’就是年纪小,能放得下身段,不懂马上就问;‘清’就是脑子清醒,善于灵活变通,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新’就是敢于创新创造,不怕困难挑战。”他笑着说,处理社区家长里短的小事儿,需要智慧,更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就是要有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其实都有体现。”记者和马邈聊道,从调度物资供给到组织核酸检测,从巡查防疫盲区到纾解居民情绪,正是对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大考,关键时刻也更见中国制度优势。

  一句句“这都很正常”“这都不是事儿”“再怎么样也得撑下去”背后,传递的是这位“90后”基层干部沉着自如的心态,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随着疫情逐渐平稳,马邈走街串巷、仔细摸排,对辖区民情也越来越熟悉,逐渐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让他打开了思路。“辖区老旧楼院多、人居环境差等问题突出,破解问题,既要从群众中去寻找方法,又要发动群众参与治理,让群众有获得感。”马邈说,他计划疫情后定期组织群众开“板凳会”,东家长西家短,提前介入,有效避免小矛盾演化成大冲突。

  “只有把年轻干部放到困难问题多、矛盾比较集中的环境中进行磨砺,真正到基层一线去摔打,才能提高我们调查研究、应急处突、群众工作和抓落实的能力。”马邈如此看待这一年的“墩苗”经历。

  近日,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这段语重心长的话,在马邈他们这一批“墩苗”干部中引发热议。

  “大家对此都感触很深。”在马邈看来,“墩苗”能够很好地解决年轻干部群体中曾存在的骄娇二气盛行、实践经验缺乏、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既加强了基层的工作力量,也促进了年轻干部的培养。

  大战大考显担当。一大批年轻干部在一线挑大梁、负重担,政治素质、实干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正在成长为一棵棵经得起风雨、受得住磨砺、扛得住摔打的“壮苗”。(本报记者 刘婵)


关键词: 强国 复兴 金水 马邈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驿城区:夯实经济发展“压舱石”
下一篇:鹤壁辛村,探寻历史深处的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