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变无碍 共向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4-09-01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工业大学志愿者在为老人们讲解智能手机操作要领。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

  新景网讯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一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建章立制、加大投入、依法监督、成效明显。“有爱变无碍共向好未来”,本报记者走进基层,聚焦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司法守护无障碍环境等方面,探访我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给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生活带来的变化。

  量身微改造家庭无障碍

  记者 朱殿勇 徐东坡

  “你好,小乐,打开窗帘。”8月28日上午,在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吴洞村,村民杜小丽发出指令,家里的智能窗帘缓缓打开。

  杜小丽的公公黄青山今年80岁,脑梗导致瘫痪,婆婆也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今年,平顶山市郏县残联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给他们家免费安装了语音控制窗帘、防滑安全扶手,还将门前台阶改造成坡道,给老两口儿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像黄青山家这样享受到无障碍改造福利的家庭,全市已有3200多户,‘十四五’期间,全市将改造4300多户,以无障碍微改造服务残疾人大民生。”平顶山市残联维权部负责人李捍卫介绍。

  对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是缓解居家照护压力、解放家庭劳动力、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近年来,平顶山市残联系统围绕残疾人实际需求,从家庭无障碍改造入手,努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李捍卫介绍,家庭无障碍改造内容包括残疾人家庭院内地面硬化平整、台阶坡化和房门、厕所、坐便器改造,添置低位灶台,安装扶手、抓杆,配置浴凳等,这些人性化小改造极大方便了残疾群众的生活。

  平顶山市郏县黄道镇门沟村的李盼是一位重度残疾人,以往她要去厨房、院内活动很困难,当地残联为她家添置了低位灶台,安装了扶手,不用家人帮忙她就能自己做饭洗碗、方便地取放东西。

  不同残疾人家庭,改造需求不同。平顶山市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根据各类别残疾人特点、需求与居住环境不同,“量体裁衣”确定改造方案,打造更加符合残疾人需要的无障碍设施。

  在平顶山市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居民王利锋的家里,一部三角形的电动移位机装在他床头的墙上。一场车祸致使他胸部以下瘫痪,以前他还能用胳膊撑着坐上轮椅,但不久前他掉下床受伤,自己无法坐上轮椅了。

  “前不久残联了解到我的情况,很快给我装了这个移位机,我又能自己坐上轮椅行动了。”王利锋高兴地说。

  家庭无障碍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为了让残疾人用得放心、舒心,平顶山市残联推出回访制度和维修维护制度,随时了解残疾人家庭的改造效果,确保改造设施用坏了能维修,残疾人有需求能及时响应,极大地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今年以来,全省已为9500多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今年改造总户数将不低于1万户,切实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让更多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提升适老化增强幸福感

  记者 赵大明

  “现在很多软件有‘适老模式’,字号很大,操作起来也简单明了。”8月25日,指着手机上的几款APP,郑州67岁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原本是智能手机“小白”的她现在成了网购达人,还学会了通过手机银行转账、购买理财产品。

  移动支付、出行扫码、线上挂号——人们每天享受的种种数字化便利,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却是难以跨越的“鸿沟”:智能手机功能复杂不会用、上网总感觉字小看不清……为了让老年人群充分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近年来,我省进行了不少有益尝试。如郑州等地将信息无障碍作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政府政务、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电子导航等信息无障碍建设。

  金融领域是智能化运用最广泛、最成熟的领域之一。中原银行、郑州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等创新线上服务场景,提升“银发族”服务体验,纷纷推出接地气、有温度的手机银行功能。如增加智能语音搜索功能;升级超大字体,扩大可点击操作区域;与社区共建智慧养老社区,老年人通过手机银行完成签约即可在社区餐厅、康养中心等场景刷脸支付……

  在社区、养老院等场所,也常见到数字帮扶志愿者的身影。河南工业大学明德先锋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孙晓涵多次带队开展数字普及服务,大学生志愿者们面对面、手把手为老人介绍智能手机操作技能,如连接Wi-Fi、下载APP、视频通话、在线挂号、扫描二维码、清理内存等,为老人打开数字生活的大门。“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开展数字帮扶,可以不断提升数字服务的可及性、包容性,让更多人融入信息社会、畅享数字生活。”孙晓涵说。

  构建适老化、无障碍数字社会,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提出,国家鼓励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生活购物、医疗健康、金融服务、学习教育、交通出行等领域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逐步符合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和国家信息无障碍标准。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数字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更多科技成果及相关无障碍产品、服务等将更广泛地惠及老年群体,老年人在数字社会中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将不断增强。

  检护民生出行畅通

  记者祁思元

  “原来我们的轮椅根本进不去这个公共卫生间,改造之后,不仅无障碍通道很宽敞,还增加了扶手和呼救铃,我们坐轮椅进出、使用都方便多了。”8月30日,周口市商水县检察院在对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时,居民杨女士讲述了她的切身感受。

  这一转变还要从一条“益心为公”志愿者的留言说起。今年6月,商水县检察院收到了公益诉讼志愿者反映的部分公园内无障碍卫生间配置不规范、无障碍通道被杂物堵住的线索。该院检察官立即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取证,随后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对3处不符合规范的无障碍通道进行整修,对6处不符合无障碍标准的卫生间进行整改,切实维护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李先生是一名双目视障人士,多年来,他利用眼部微弱光感,坚持独立出行。8月30日,他受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邀请,对郑湾路新修好的盲道进行体验式验收。他坦言,如何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有障碍”人士实现“无障碍”出行,是他最为关注的事。

  去年,中原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多个路段存在盲道砖块缺失或破损、盲道转弯及终点未按要求铺设提示盲道、盲道与路口衔接处有高差未设置缘石坡道等问题。

  为切实维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该院依法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今年8月中旬,收到郑湾路等16处道路盲道不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问题均已整改完毕的反馈后,该院组织志愿者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评估,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为特殊群体更好融入社会生活保驾护航。

  一条盲道、一个扶手、一个无障碍引导标识……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关乎每一个特殊群体人士的日常出行体验,也映照出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与文明程度。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检察机关将继续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聚焦特定群体的权益保障,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以检察“温度”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诉讼无声司法有情

  记者 周青莎 王绿扬

  6月18日,一场无声的调解在长垣市人民法院孟岗法庭进行。与以往常见的激烈辩论不同,调解室里显得安静异常,桌子上放着几张写满字的纸,法官王霞还不时对当事人比着手势。

  这场调解源于孟岗法庭受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023年,黎某屡次向康某借款,康某通过微信转账及银行转账向黎某给付共计16400元借款后,黎某向康某出具借条一张,并承诺三个月还清欠款。但是,还款时限已至,黎某却迟迟没有偿还欠款,6月4日,康某来到法院起诉。

  “送达时我们发现黎某不接电话,发短信后才知道她是一名聋哑残疾人。根据她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材料递交至黎某手中,开庭前我和她还进行了两次当面沟通,每次都是通过纸笔和手机打字进行的。”王霞告诉记者,经过了解,黎某生活确实存在困难,无法一次还清欠款,自己也将这些情况告知了康某。

  开庭当天,王霞刻意放慢调解速度,努力“听着”黎某的诉说,不停书写着,时不时圈出其中隐藏的法律关系,详细解答着每个问题;书记员保持同步记录,在还款时间、每期还款金额等每个关键点都通过书写的方式询问当事人是否记录准确,最大限度保障残疾人的权益。经过一上午的耐心调解,康某同意黎某分批偿还借款,双方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温情司法,让诉讼路上“无障碍”。近日,残疾人张先生来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坐着轮椅的他通过诉讼服务中心门口的无障碍升降平台进入大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到一小时办理好了立案登记手续。“我看到大厅里还准备了轮椅、自助服务终端等设施,感谢法院为我们残疾人提供便利。”他笑着说。

  加强诉讼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语音、大字、同步字幕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依法提供减、缓、免诉讼费等司法救助,联系专业人士提供盲文、手语翻译等诉讼辅助服务……近年来,全省各级法院坚持“司法为民”理念,不断加大对特殊群体的保护力度,为其提供全流程无障碍诉讼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司法服务的温度。

  设施全覆盖生活更便捷

  记者 王斌 本报通讯员 王鑫

  最近,家住鹤壁市淇滨区的陈永庆遗失了残疾人证,需要重新去政务服务大厅补办。他平日里行动主要靠轮椅,这次要去现场办证。办证之行是否顺利?记者跟着陈永庆进行了一次体验。

  8月29日上午,陈永庆驾车来到淇滨区政务服务中心,刚进大门,便看到了标识十分醒目的残疾人专用车位,将车辆稳稳地停在这里后,陈永庆坐着轮椅沿着残疾人专用通道进入了办事大厅。

  见有残障人士到来,不等陈永庆开口,志愿者郭利华便迎了上来。得知他要办理残疾人证,郭利华便推着陈永庆来到区残联的办事窗口。等陈永庆办理完毕,郭利华又将他送上车。“工作人员全程一对一协助我办证,心里暖暖的!”陈永庆开心地说。

  陈永庆的暖心经历,与近年来淇滨区开展的无障碍设施公共场所全覆盖工程密不可分。

  在政务服务大厅,记者还注意到一些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小细节”:咨询台旁摆放着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等物品;残疾人专用咨询台比正常的咨询台低25厘米,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咨询;门口服务告示牌上印有手语老师的电话,当有聋哑人沟通遇到困难时,可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与手语老师取得联系。

  在淇滨区莲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的改造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为了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上下楼,服务中心专门加装了电梯。在阅览休闲区,记者看到,图书阅览区摆放有专供视障人群阅读的盲文书籍,康复区则配置有各种康复锻炼设备,看书、锻炼累了,还可以躺在休息区的按摩椅上按摩,也可以在专为老年人、残疾人设置的简易床上稍作休息。无障碍卫生间也做了贴心设计,除配置扶手、一键求助按钮外,面积也比普通卫生间大,让坐轮椅的人士可将轮椅停在旁边。

  “活动中心还经常组织我们包饺子、看演出,很贴心、很周到,俺每天都来!”患有肢体残疾、常到此做康复运动的刘大娘乐呵呵地说。

  如今,在淇滨区的各类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均已悄然入驻。残疾人、老年朋友的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幸福。


关键词: 河南 无障碍


责任编辑:白云

上一篇:讲不尽的黄河故事丨探访惠金黄河三十里画廊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