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贾湖遗址百亩示范稻田开镰收割。李东方 摄
新景网讯 丰收了!在世界水稻发源地之一的舞阳县贾湖遗址,国内农业科学家自主选育的3个品种试种成功,再现九千年前稻谷飘香好“丰景”。
10月26日,河南农业大学(舞阳)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百亩示范稻田开镰收割。履带式收割机翻搅着肥沃的砂礓黑土,把金黄的水稻“吃”进去,“吐”出青莹莹的秸秆渣直接还田。
这块稻田里种的3个品种分别是“豫农粳11号”“宁香粳9号”和“豫香糯”。此前,经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等单位专家测产,3个品种亩产分别达到1201.36斤、1462.6斤和1335.76斤。“又香又糯,筋道得很。”捻开几粒稻谷,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尹海庆边品边赞。
贾湖遗址地处黄淮之间,古时地形平坦、水系发达。先民曾种植处于籼粳分化过程中、以粳型为主的栽培稻,使这里成为世界早期农业文明之一。沧海桑田,曾经水草丰美的地方一度洪水泛滥,因地势低洼成为泄洪区,水稻栽种绝迹多年。“稻花香泽水千畦”,是当地人的心愿,也是科学家们的梦想。
据介绍,这3个品种都经过十几年的培育,拥有抗逆、稳产、抗倒伏、活秆成熟不早衰、结实率高等优点,适合在当地种植。“贾湖先民非常智慧,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种植粳稻,追求稻米品质。我们传承了贾湖遗址的稻作文明,这次从8个试种品种里脱颖而出的3个稻种,同样以口感更好、更加优质丰产的粳米为主。”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俊周,对未来这些种子在当地高标准农田里抽穗结实非常期待。
良种没良法,种地也白搭。试验站成立3年来,专家团队从育苗、插秧、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收获、储藏等环节,手把手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推广“旱改水”技术,在平整土地、做好防渗的基础上,引沙河水入田,让靠天收的旱地走出新“稻”路。
当地种粮大户盛改玲今年第一次种水稻,但一种就是80亩。她算了一笔账:以前在低洼地种玉米,1亩地收获五六百斤、收入七八百元,碰上极端天气颗粒无收。今年改种水稻,亩产不低于1100斤,光卖稻谷就能收入近2000元。“要是再按专家建议,把‘贾湖大米’的品牌打出来,收入能更高。”她说。
距离试验站数百米处,贾湖遗址博物馆崭新落成,悠远的骨笛声依稀可闻。水稻收割完毕十余天后,这片土地又将播下冬小麦。(记者 柯杨 史晓琪)
关键词:
贾湖 稻花香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丨河南省麦播过半 鹤壁、濮阳、安阳、商丘等4市基本结束
下一篇:今年以来河南省筹措资金21.12亿元支持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