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种业“芯片” 赋能中原沃野——访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主任顿宝庆
发布时间:2023-10-16来源:河南日报

  新景网讯  10月15日,全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中原农谷专场活动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12支科研创新团队正式入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原研究中心”)。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原研究中心主任顿宝庆。

  中原研究中心位于中原农谷核心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河南省联合布局的重要区域创新中心,重点布局建设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农药与生物技术产品检验检测研发平台。

  “错位布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顿宝庆用16个字来概括中原研究中心的发展定位。“与神农种业实验室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错位发展,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资源优势,一方面将在大宗粮食作物种业创新方面提升河南的优势,另一方面将在蔬菜、果树、杂粮种业创新方面补齐河南短板。”顿宝庆介绍,目前入驻的12支科研团队,既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优势,又结合了河南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从横向上来说,涵盖了小麦、玉米、果蔬等作物品类;从纵向上来说,涵盖了从资源、育种、农产品加工、栽培、植保、生物安全等多个行业。

  据顿宝庆介绍,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团队将着力提升河南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种业创新能力,利用冰草远缘杂交创新优质高产小麦新种质新品种,培育推广优质抗逆高产小麦品种。农药等种子处理剂代谢检验检测研发平台将利用国际先进的示踪技术,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该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引领者、示范者。此外,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研究团队,则重点培育优质高产、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用科技助力中原农谷发展和河南农业强省建设。

  虽然12支科研团队刚刚入驻,但他们的科研成果早已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小麦新品种‘中麦578’目前在河南推广面积达500万亩。这一品种高产稳产、优质强筋、抗穗发芽,在今年夏收时表现很好。”顿宝庆说,还有由李少昆团队研发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可使玉米亩穗数增加1000穗以上、增产100—200公斤,取得抗逆减灾和增产增效的突出效果。目前,该技术已在全省16个县进行整建制推广。

  潜心农“芯”,深耕中原。“我们将持续提升科研能力,为种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及科研团队入驻,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围绕粮食单产提升、乡村振兴、生物安全与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快开展科技创新,助力河南农业产业提质升级,为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顿宝庆表示。(本报记者 赵振杰 刘晓阳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亚伟)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顿宝庆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中原农谷专场活动 透过项目预“谷”未来
下一篇: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丨河南省秋收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