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美丽乡村精品村的荥阳市王村镇薛村
雷家沟村全貌
雷家沟村的“乡村振兴号”小火车
雷家沟村街头一角
新景网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将目光再次聚焦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上来。郑州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大力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村里开来“乡村振兴号”
7月1日,一列刷着“乡村振兴号”字样的小火车,轰轰隆隆地穿行在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旁的山腰上。
这是一列微缩的电动火车,游客骑乘在车身上,汽笛和白烟都是模拟出来的,沉重的车身驶过铁轨传导出的震颤,加上与两边依山就势造出的景观擦肩而过,给人一种山间穿越的体验感。
据了解,这列“乡村振兴号”小火车位于雷家沟村嵩山心意风车农场内,是村民们的众筹项目之一。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雷家沟村就像一列火车,在村党支部这个动力强劲的“车头”带领下,美化村容村貌,吸引人才返乡,发展相关产业,建设文明村风,快速行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我们村临近少林寺,守着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金饭碗不能没饭吃。近些年,从改善人居环境着手,我们提升村容村貌,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建设风车农场,吸引游客前来就餐住宿、感受田园风光。”雷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新方介绍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雷家沟村美了,村里不少年轻人又回村发展。距离雷家沟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有一家随缘客栈,门口的牛槽、瓦罐摆了长长一排,里面的多肉、花草恣意生长,形成一片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小天地。村民刘雨菲和妻子一起打理着这家小客栈。“客栈是自家的房子改造的,共有9间客房,也给客人提供农家饭菜。蔬菜全是自己种的,简单些,菜地里有啥吃啥。平均下来,每月能收入一万多块钱。我们两口子守着自己的产业,不用往外跑了。”刘雨菲说,“这几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干事能成事,不少年轻人都从外面回来发展了。”
在嵩山心意风车农场,长廊上摆满五颜六色的风车。微风吹过,风车飞快地旋转,整个长廊成了一个“万花筒”,让人心醉神迷。负责人刘晓辉几年前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返乡创业,经营这家集农耕体验和亲子研学于一体的风车主题农场。“乡村振兴号”小火车就是风车农场的一个亮点。“最多的一天,这列小火车拉着游客跑了300多圈。”刘晓辉说。
村支书雷宏凯说,该村依据独特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围绕“吃住游购娱”,建起了34家精品民宿,周末和节假日的游客接待量平均每天2000多人,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2.8万余元。下一步,该村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创建郑州市3A旅游村庄,让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推进生态宜居建设,让村民生活在花园里
盛夏时节,荥阳市王村镇的薛村草木葱绿。平整干净的道路两旁,一团团、一簇簇的花朵点缀在苗木中,几位村民正在进行清洁美化工作。
“现在一出家门就是花草,像住在花园里一样。”村民王菊敏说,1984年嫁到该村时,村里还是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如今,村里铺上了柏油路,干净整洁。以前吃水要跑到村头的井里挑,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就连又脏又臭的旱厕也改成了水冲式卫生间。
薛村位于荥阳市西北部黄河之滨。被称为网红打卡地的丰乐樱花园就位于该村。近年来,薛村“两委”坚持进行环境治理,通过绿化美化和改水改厕等工程实施,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推进生态宜居村建设。
环境美了,群众的心情舒畅了,“富民”这个工程也提上日程。据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北邙飞黄古柏渡、南水穿黄第一村”的定位,薛村依托项目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了小吃一条街,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收入。与此同时,薛村还谋划建设了大唐花海景区、草莓采摘园等,意在延长游客观光时间线,更好地驶入乡村振兴“高速路”。
“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让荒山变成花果山
“像俺这葡萄地临着环嵩山旅游公路,每年葡萄丰收的时候,新密、郑州的老客户都带着孩子过来采摘。收入相当可以,每年纯利润几十万块钱。而且这两年我们村打造了精品旅游村、美丽乡村建设,过来的游客更多。”近日,登封市中岳街道东张庄村葡萄种植大户黄素红通过手机直播山上的美景,推介着家乡的秀丽山水和丰富物产。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块块无法耕种的荒山野岭。东张庄村是典型的山坡丘陵地带,四面环山,沟壑纵横。村民张景瑞告诉记者,因坡度大、土层薄、田块小,山上很难种庄稼,大多成了荒山荒地。“过去都是种点花生、栽点葱,还有一部分种核桃树,产量也不中、品种也不中,老百姓白出劲。”
如何把村上千余亩荒山利用开发起来?“变废为宝”成了东张庄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东张庄有着二三十年种植果树的历史,村“两委”经过外出考察、邀请农科所专家论证,决定大面积发展林果种植。东张庄村美丽乡村建设负责人任德森说:“我们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村民土地入股的形式,走集约化、品质化发展之路。”
把各家各户的荒坡地流转出来发展果树产业,让荒山变成“花果山”。得到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后,村里多方筹集资金,在村东侧山坡上入股土地400多亩,打造郑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桃树、樱桃树、梨树、杏树等5大系列10多个优质果树品种,由合作社负责专业管理。东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负责人李松峰介绍道:“咱合作社栽种、管理、采摘、销售一条龙,各个环节各个公司管各自的,通过专业的管理团队,三年见成效见收益。”
在任德森的心里,东张庄村未来将以环嵩山公路为中轴线,在公路两侧打造生态旅游和瓜果采摘两条路线,发展生态旅游、康养、瓜果采摘、林下种植等多类型经济体系,让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就能致富。
郑州市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从郑州市农委了解到,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郑州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大力开展“三标”活动,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稳住农业农村基本盘,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强化现代农业基础,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郑州市树牢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理念,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两大战略,着力保面积、稳产量、提质量。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攻单产,稳定总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0万亩以上。全年建设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挂牌明确15家企业作为郑州市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积极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稳步推进中牟县三刘寨中型引黄灌区年度节水改造项目。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4.57万亩。依托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39项。成功举办小麦、玉米、蔬菜三个地展博览会,已成为郑州种业的亮丽“名片”。
发展乡村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建设
郑州市围绕发展科技型、示范型、服务型、生态型“四型”农业,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去年建设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10个,中牟县草畜种业、惠济区蔬菜种业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16家。提升农业社会化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持续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扩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规模。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示范(优秀)项目创建和郑州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评选,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加强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为了突出抓好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示范村建设,郑州市重点围绕“西美”战略部署,坚持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产业一体布局、一体打造,组团发展,厚植美丽郑州底色。目前,50个精品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按照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标准,稳步推进8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六县(市)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均已完成编制。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圆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省定目标。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不断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推进建设数字乡村示范村20个,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全面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全市县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加快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持续为全市8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郑州市加大了资金投入,扎实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全力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实施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脱贫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等,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加大产业帮扶力度,确保脱贫群众收入有来源、增收有保障。
为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郑州市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深入推进村级摘“五星”、乡级创“五好”、县级夺红旗,全面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抓基层党建的工作格局,去年全年创建“五星”村(社区)56个。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以数字技术助力“三零”平安创建,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全力推进“三年强村计划”,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质量提升。(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岚 文 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农民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果子+银子” 富足古乡村——“美丽乡村 设计河南”系列调研
下一篇: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漯河:璀璨“星”光照亮城乡治理“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