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姚集镇郭楼村返乡大学生郭涛在大棚里查看西瓜成熟情况。乔连军 摄
编者按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会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也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希望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理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乡村振兴是个大舞台。本版从今天开始,陆续推出服务乡村的大学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的系列爱农故事,请他们讲经历、谈变化、说感悟、提建议,充分展现他们的爱农情怀,抒发他们的爱农心声,进一步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巨大动能。
讲述人:商水县姚集镇郭楼村返乡大学生 郭涛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10年,尽管辛苦,也没挣到多少钱。2016年春节,我准备返乡自主创业,但咋创业、创啥业?对我来说真是个难题。
为选择创业项目,我在家乡做了一周的市场调查,发现镇里有三大特色产业,一是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果蔬,全镇有日光温室、大棚2000多个,种植面积4000多亩,收入较高且相对稳定。二是板皮加工,全镇板皮加工企业有80多家,就业人员1200多人,前景较好。三是皮毛收购加工,全镇做毛发生意的有4000多人,足迹跑遍全国。
如果创办板皮加工厂,我缺资金、缺技术,也没有管理经验,觉得不能干;收购毛发,比较辛苦,还得会理发技术,这个生意对我来说有难度;日光温室、大棚种草莓、西瓜,技术相对好学,不愁销售,对我来说,好干一些。
其实,日光温室、大棚种草莓、西瓜等技术性也很强,种好了赚钱,种不好赔钱。稳妥起见,我参加了县人社局举办的草莓、西瓜种植技术培训班。但仅有理论是不够的,有些技术不是培训班上能学到的。为此,我拜“瓜王”翟永生为师,从草莓、西瓜、甜瓜的育苗、移栽,到病害防治、浇水、授粉、去枝及压蔓、疏果等,我都是一样一样跟着老师认真学习,亲自动手操作。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基本掌握了日光温室、大棚草莓、西瓜和甜瓜的种植管理技术。
2017年春节过后,我开始筹建大棚。镇纪委扶贫包村干部帮我流转土地60亩,又帮我从县人社局协调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贴息贷款20万元,我自筹资金40万元,在郭楼村建起50个大棚,春季全部种上了草莓。由于品种好、果味甜,深受消费者欢迎。草莓收获后,我立即移栽西瓜苗,5月中下旬,西瓜开始分批成熟,能一直卖到9月份。除去建棚投资、工钱、租金等,每亩大棚的年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
当我把贷款还清,满怀信心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时,2018年冬天的一场大雪把我的50个大棚全部压塌,栽种的草莓苗全被冻死,直接损失50多万元。
这前所未有的打击,让我一时无法承受。镇纪委扶贫干部鼓励我要振作起来,并带领村干部帮我收拾受损的大棚,副镇长韩俊华帮我从县人社局协调贴息贷款20万元……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我重新把大棚建了起来。经过科学管理,当年大棚草莓、西瓜等都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2019年,我在县城东环路新建20个大棚,种植草莓、西瓜、甜瓜,以满足城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在3年疫情防控期间,我的大棚草莓、西瓜销售受到很大影响。在我遇到困难时,镇纪委包村干部帮我与各村联系,把草莓、西瓜送到各村超市。镇人大主席与市人大代表、亿家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兵联系,请该公司40个大型超市帮助销售我的草莓、西瓜、甜瓜。如果没有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我的75个大棚的瓜果肯定损失不小,我从内心里感谢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和帮助我的党员干部。
这几年,我依靠种大棚草莓、西瓜和甜瓜,年收入200多万元。为回报社会,每年我都吸收40多名贫困村民在我的大棚就业。为帮助返乡大学生和农民工种草莓、西瓜、甜瓜致富,我还每年免费举办大棚草莓、西瓜、甜瓜种植技术培训班,对前来学习技术的群众手把手传授技术,甚至上门传授技术,先后帮助50名返乡大学生、农民工通过种植大棚草莓、西瓜实现增收致富。
我深深地感到,要想创业成功,除了得有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有专家、技术人员的鼎力相助,最根本的是自己得有真技术、真本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靠要来的。在家乡创业相对压力小、风险小、收入稳,只要肯拼搏,用心做事,敢想敢干,最后一定会成功。
(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乔连军 整理)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甜蜜事业
责任编辑: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