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景网讯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眼下,位于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一块试验田里,上万份小麦种质材料长势良好,未来的小麦新品种将从这里诞生。
“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麦,这是俺的‘心头肉’。”正在田间组织人员为这些“潜力股”浇水的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说,希望培育出的新品种能在优质前提下实现高产,在高产基础上实现优质。
在这一育种目标引领下,雷振生团队已先后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其中,“郑麦379”年应用面积超1000万亩,已连续四年成为河南省种植面积第一的优质品种;“郑麦136”经受住了近年来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考验,有望成为新一代主导品种。
面积4150亩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试验田里,还有多个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新品种,种业创新的版图不断扩大。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创新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由神农种业实验室芝麻团队选育的宜机收芝麻新品种“豫芝NS610”和“豫芝ND837”开始大规模示范推广,配套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彻底改变了以往人工收割芝麻费时费力且易损失的局面,标志着我国芝麻生产开始走向全程机械化。
刚运行一年多的神农种业实验室,目前已组建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畜禽等6支核心研发团队,发掘了3个优异新基因,育成了4个小麦新品种。在河南,像这样的省部级以上农业领域创新平台已经超过50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9%,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刚刚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任务,并指出要用好科技这一利器,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等。目前,我省种业科技正蓄势增能,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建成投用,“中原农谷”建设顺利,小麦育种迈入生物育种、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阶段,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正在加速培育,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育种是一个产业链。”雷振生认为,小麦育种涉及很多基础研究,还有遗传育种、植保、栽培、加工、示范等,只有“兵团式”作战,才更有利于育种成果的快速转化。
不久前,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农谷”种业基地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力争在“中原农谷”建成贯通种业领域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孵化培育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种业产业集群。
目前,“中原农谷”正在围绕打造“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的总定位,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布局,推动全省农、科、教、研等资源整合进驻,加快构建种业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繁种制种全产业链,加快“谷城院”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让中国粮用上更多河南‘芯’,要着力抓好基础研究‘最初一公里’与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切实为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支撑,把扛稳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人士表示。(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阳)
关键词:
种业振兴 农业强省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河南省1.95万个村有了村庄规划
下一篇:气温起伏大 春管要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