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景网讯 临近10点,浓雾还未散去,依然将兰考县仪封镇代庄裹得紧实。横贯小村东西的土高墚曾是黄河改道前的大堤,如今成了沥青罩面的村庄主干道,两侧融合了豫东民居风格和现代气息的楼房影影绰绰。
在村委会值班的综治主任代灿东走出谈心说事室,侧耳听了片刻大喇叭正播放的“阳”后注意事项和用药提醒,转头去看院中收拾干净的文化大舞台。已是12月29日了,元旦过后很快就是农历新年,“该热闹热闹了。”
养鸡大户陈雷从二楼阅览室里出来,朝着下边喊了一嗓子:“今年咱村的‘春晚’还办吗?大伙都在盼着呢。”室外天寒地冻,阅览室里却被空调吹得热热乎乎,他查完自己想要的内容后打算回家。前段时间温棚出了点小问题,陈雷遍查网上没找到好办法,最后来到阅览室碰运气,意外地找到了答案,从此就成了“常客”。
新冠疫情发生三年以来,把已习惯参加村里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村民们可憋坏了。现在日子好了,“阳”情第一波就快过去,“饺子宴”、“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晒被子”,特别是中断了两年的代庄“春晚”是不是该再办起来?
这几项固定在几大传统节日举办的活动,新冠疫情前一直按期举行,几年下来成了村民的念想与牵挂,也成了小村的文化新风俗。
兰考穷,曾全国出名。脱贫攻坚战打响前,兜里叮当响的代庄人心里不见希望,加上党组织涣散少了“主心骨”,被一个“穷”字折腾得滥事怪事成堆。隆冬时节农活少,村里牌桌、酒摊天天有,隔三差五就能听到输钱后家人的吵架声,看到醉在路边的酒鬼。一些妇女忙完灶房,转身就三五成群求神拜佛。喝酒赌钱搞迷信一度成了村里的“传统项目”。
“一闲下来,一些上年纪的村民没事干,精神空虚。我们在兰考第一个办起了‘幸福饺子宴’,请全村65岁以上老人免费吃饺子、看文艺表演、听党的理念和政策宣讲,想办法把群众‘夺’回来。”2014年放弃在郑州的事业,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代玉建,带领群众建起村党群服务中心,率先打响了这场“阵地”争夺战。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兰考人,当年在焦书记带领下战天斗地除“三害”,进入新时代,岂能丢了精气神?慢慢地,来“吃饺子”的人越来越多,无所事事的人越来越少,村里更多文化活动也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2017年3月,兰考县在全国首批脱贫摘帽。踏上乡村振兴的大道,不再为填饱肚子发愁的村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眼可见的,乡村变了样,越来越多的村民从牌桌转到了电教室的课桌,从灶台移至文化大舞台,从酒场跑到了篮球场……
浓雾慢慢消散,小村容颜渐展。拆去院墙、大门的各个小院一览无余,门前规划整齐的菜园、花坛里犹有绿意,点点未融化的积雪错落其中,代庄又是一番美丽新景象。代化曾是村里出了名的邋遢汉,过去庭院、堂屋脏乱得无法下脚,现在盖起了新房,40岁的汉子学会了养花弄草,把小院扮成了“一朵花”。
如今,在兰考乡村,“饺子宴”、“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晒被子”等已成为固定“节目”。不过,不少正创业创富的兰考村民,又有了一些幸福的“烦恼”,农村高涨的彩礼钱就让不少家庭作了难。
桐乡街道办事处适时在兰考率先发起集体婚礼活动,从最初动员不来几对新人,到现在排长队报名,几年坚持,搞成了“席卷”全县乡镇、街道的大活动。街道王庄社区75岁的老综治办主任张兰仿,再过半月就入党整整50年,曾看着一路上涨的彩礼钱气得直瞪眼,这两年社区三对年轻人参加集体婚礼成了家,他才觉得顺了气:“农村就得有这样的新风俗。”
“好乐器、兰考造。”中午时分,阳光发力,大雾散去,位于堌阳镇的兰考音乐小镇厂房上的几个大字清晰可见。当年焦裕禄带领群众种下防风固沙的泡桐,竟然是民族乐器音板的最佳材料之一,近几年迅速长成了一个民族乐器大产业,产值达20多亿元。徐场等几个村成了闻名全国的乐器制作专业村,村民亲手制作的古琴、古筝、琵琶等20多个种类的乐器,占到了国内市场份额的七成以上。
“周边这几个村子里,谁要是不会几样乐器,弹不出几首曲子都感觉自己落伍,更对不起焦书记。”堌阳镇镇长蔡普光笑着说。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村民手里的订单又多了起来,小镇正恢复着往日的忙碌。周边的孩子们放学后,又三三两两背着自己的乐器,赶来小镇参加乐器的学习培训。冬日的晚上,音乐小镇的街角、路边,俨然又开始了一场场美妙的音乐会。(本报记者魏剑龚砚庆)
关键词:
兰考 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