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周口市在玉米品种布局上推广中高密型品种,全力抗旱抢种,实现适播期内及时播种、一播全苗,全市秋粮总产量75.18亿斤,比上年增加1.24亿斤,实现恢复性增产。图为鹿邑县涡北镇冯桥村村民晾晒收获的玉米。鹿邑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景网讯 岁末年尾喜讯传!日前,根据国家统计局周口调查队抽样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经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核准,2022年,周口市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86.48亿斤,比上年增加1.74亿斤,位居全省第一。
这是周口市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端牢中国饭碗、稳定经济基本盘贡献的“周口力量”,交出的亮丽答卷。
作为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周口享有“国家粮仓看河南、河南粮仓看周口”的美誉。据悉,该市已连续5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80亿斤以上。辉煌成就常年保持的背后,周口有啥“秘诀”?
扛稳重任——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是周口实现粮食连年丰产丰收的底气。”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华说。
作为产粮大市,周口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全市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000万亩以上。2018年以来,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80亿斤以上。
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各级层层压实生产责任,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切实把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到实处。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克服秋汛影响,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非灾区面积等方式,确保秋冬播应种尽种;全市各级政府统筹调控,积极组织开展抗旱浇麦和“一喷三防”全覆盖的小麦后期管理……多项措施精准发力,把肩上的责任转化成耕地的丰收。
如今,在周口已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重农抓粮不仅是“农口”的事、政府的事,也是关系千万周口儿女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周口发展的一张“王牌”。抓粮食安全,党委、政府和人民一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护祐耕地——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周口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一招。2019年,周口首批选择商水、郸城、淮阳3县(区)集中连片打造了1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区域,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一盘棋”布局。
传统农业怎样告别“靠天吃饭”?
2020年,周口市投资2.43亿元率先在商水、郸城、淮阳三县(区)建设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历经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和2022年夏秋高温干旱天气考验,2022年,三地示范区内小麦亩均产量达到1500斤,玉米亩均产量达到1400斤。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近年来,周口市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937.2万亩,尤其是在郸城县、商水县集中连片打造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为全省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了样板、作出了示范。
11月9日,淮阳区2022年1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开工,扶沟县2022年7.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开工……一幅幅施工新图景,展现了周口4年内再建27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决心与担当。
4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9月7日,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揭牌……如今,搭乘政策春风的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正“奋蹄疾进”谱写新篇。
为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省政府决定2022年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这是信任,更是责任。
“今天,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肩负的粮食安全的担子重了,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周口国家农高区负责人说,农高区将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为周口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实践注入新活力。
用好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在力”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近年来,周口依托市农科院,加强种质研发转化,打造周口良种品牌,相继推出了周麦系列、周豆系列品种,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周口方阵”日渐“兵强马壮”。目前,全市已自主培育小麦品种30个,其中小麦骨干新种质资源——周8425B被全国12个省市196家育种单位应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近600个,形成了“周麦”品牌群,周麦系列品种累计推广8亿多亩,新增产量500多亿公斤。
与中科院院士团队合作,筹建伏羲实验室,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与许为钢院士团队合作,加快国家农高区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省农科院合作,加快省农科院郸城分院建设……随着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的推进,周口积极拥抱“智囊团”,以打造创新研发平台为基础,着力打造小麦产业科研高地。
播下好种子,丰收有底气。今年周口全市推广小麦、玉米、大豆新品种60多个,对提高粮食作物产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周口通过加快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田常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年产良种5亿斤以上。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该市建成108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构建起了市、县、乡、村、科技示范户五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破解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为粮食增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身后这片地,点点手机就能实现一键浇水。”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炫耀”着指尖种田带来的方便。让他引以为傲的,是身后的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固定式灌溉基地。只需动一动手指,就能远程操作一台水肥一体机,既能浇水,也能施肥。
5G摄像头让监控人员随时看到苗情;各式传感器实时传回温度、湿度等信息,让浇水施肥有“数”可循;气象服务站里,近期天气一目了然……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管理中心,一块大屏幕,就能实现整个示范区的田间情况“全透视”,数字化、信息化的深入应用,正在铺开智慧农业、未来农业的崭新图景。
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希望,生活有奔头。时下的三川大地,一望无际的麦田纵横交错如绿毯,新的丰收,正在那里悄然孕育。(本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本报通讯员 卢涛)
关键词:
中国饭碗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从省委一号文件重塑乡村振兴到全力助农促销蔬菜 定格河南农业十大“高光时刻”
下一篇:叶县通过修路将沿线景点串起来 山路弯弯幸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