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指尖传 “蒸”出幸福年
发布时间:2024-01-27来源:河南日报

  新景网讯   “龙年将至,我们正在加紧制作龙元素花馍。”1月24日,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温塘村的花馍店,店主任菊梅正在根据顾客订单赶制年夜饭上使用的龙形花馍。

  花馍,也叫面花、礼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花馍市场需求日渐旺盛,陕州区的花馍艺人们守正创新,不断开发新品类,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

  “花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用处很广,比如婴儿出生、满月、周岁,成人订婚和结婚,老人过寿等喜庆日子能用,一些饭店开业、居民乔迁、建房上梁等仪式上也会用,特别是春节,过去更是家家户户都有蒸花馍的习俗。”任菊梅边做花馍边介绍着。经过她的巧手,一个个面团很快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老虎、小兔子、锦鲤。

  任菊梅自幼喜欢手工,又受祖辈影响,对花馍情有独钟,熟练掌握了这一民间传统手艺。这几年经过用心改良,花馍造型越来越多,很受市场欢迎,她的花馍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任菊梅告诉记者,花馍还和风俗时令相关,二十四节气都有对应的不同花馍造型,制作这些造型独特的花馍,不但考验制作者的手艺,更考验手艺人的创造力。

  “花馍虽然用料简单,制作工序却很复杂,还要保证好看,除了面粉、牛奶、鸡蛋等常见的原料,我还会在原材料中加入果蔬元素,做出来的花馍不仅颜色多样,还不含人工色素,吃起来更放心。”任菊梅自豪地说。

  如今,任菊梅已是三门峡市陕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技艺传承人,她说,自己要不断创新,制作出更多独具特色的花馍,让更多人了解花馍,把花馍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谈话间,一锅热气腾腾的花馍蒸熟了,馒头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本报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 本报通讯员 李飞)


关键词: 陕州 幸福年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下一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河南新增三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