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河洛汇流处受访者供图
巩义市首届“洛神杯”龙舟大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新景网讯 巩义首届“洛神杯”龙舟赛刚落下帷幕,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星理便再次忙碌起来:上海黄浦江边、南京秦淮河畔……在连轴转的行程里,他的目光一直在“水里”打转。
洛水缓缓流动,汇入黄河,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至今流传……
对于巩义来说,端午节前的那场龙舟赛就像一块“敲门砖”,把“流量”吸引到伊洛河岸边,而把“流量”化为“留量”、把“网红”化为“长红”则是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
一汪好水让巩义“出圈”
近日,在郑州巩义伊洛河岸边进行的河南省第十一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巩义站)暨巩义市首届“洛神杯”龙舟大赛,吸引了6万人现场围观,线上400多万人次浏览,出乎意料的效果使得此次赛事成功出圈。而在这场由当地首次举办、全民自发围观的赛事现场,巩义也看到了人们对于水上文旅项目的热爱。
“龙舟赛成功地把老百姓的注意力吸引到伊洛河两岸,大家突然发现原来我们这里有这么一汪好水,那么咱们能不能把好水用起来?”朱星理说,这是赛事结束之后,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伊洛河在巩义全长约34.5公里,由北岸的康店镇黑石关村和偃师的石家庄村交界处起,到河洛镇的神北村汇入黄河。对于巩义人来说,伊洛河就是他们的母亲河,孕育了巩义乃至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打造巩义水上文旅新模式
将龙舟赛赛事保留下来,作为巩义的一个节庆品牌,在端午节前后举办,这是这座小城首先想到的,其计划要做的远不止于此。
“我们现在正和相关部门对接,希望以后有相关的比赛或训练能够到我们这里举行,训练也是‘一景’。其次我们也在谋划开展一些水上体育运动活动,将民间相关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让大家能够在符合规范的情况下在这里光明正大地开展相关活动。”朱星理说,当天龙舟赛事结束后,围观市民拉着救援队跃跃欲试的热情令朱星理印象深刻。
放眼全国,水上文旅项目发展的模范样本比比皆是,长江“三峡游”、重庆“两江游”等水上文旅项目备受追捧,“沉浸式体验+特色餐饮+互动+游览”多元素融合的模式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在巩义,这样的模式是否同样适用?
在南京、武汉、上海等地的学习中,黄浦江两岸的高楼大厦、秦淮河畔的灯火通明给朱星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光看这种高楼大厦、灯光秀都非常好看,但我们两岸是纯粹的自然风光”。具体情况不同,如何根据现有资源进行沿线规划?这是巩义下一步需要思索的问题。
寻迹洛神赋,把洛水点亮
公元222年,曹植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洛神赋》,其中的“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也让世人对“洛神”及河洛地区的文化充满好奇。
在巩义市河洛镇神北村,洛河于这里和黄河交汇,这一区域被称为河洛汇流处,因为洛河水清,黄河水浊,当地人也将这里的景观戏称为“鸳鸯锅”,相传这里是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作为河洛文化的核心发源地,河洛汇流在中华历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河洛文化也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再优秀的文化,关在柜子里不会被人看到,具象化表达、活态化展示是文旅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而近年来洛阳汉服文化出圈等传统文化破圈的诸多案例也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重要性。
在河洛汇流处逆流而上,沿岸景观林立,香玉故里、石窟寺(巩义八景之一“石窟晚钟”所在地)、邙岭(巩义八景之一“邙岭秋风”所在地)、洛口仓、五龙橡胶坝、洛神广场、康百万庄园、黑石关(巩义八景之一“黑石通津”所在地)、春秋阁等依次排列,多个地标性景点穿插其中。
“我们计划设立一个‘寻迹洛神赋’的建筑,以五龙橡胶坝为分界,上下游分为两条线路,我们现在想打造的是从洛神广场到‘寻迹洛神赋’这条线路,把康百万庄园、黑石通津、春秋阁等景点串起来,把文化元素体现出来。”除了对于现有资源的整合,朱星理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两岸也要布局一些产业,我们希望把洛水点亮。”
对古人而言,洛神代表的是一种浪漫的想象和美好的寄托,对于巩义来说,洛水之上寻迹洛神赋和水上运动活动举办的畅想或许将成为其打造文旅新消费地的重要一步。而未来,在新文旅发展方面,巩义也将会有更多规划。(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韩玉)
关键词:
巩义 水上文旅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颠覆性创意 开辟文旅文创新赛道——“‘豫’见新文旅”系列观察
下一篇:实地探访,感受洛阳新文旅的“暑热”高峰 沉浸式体验催生古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