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三见” 新时代河南各地之濮阳篇
发布时间:2024-12-09来源:河南日报

  华夏神木博物馆“镇馆之宝”金丝楠乌木长达24.5米,重达60吨。 季玮 摄

  新景网讯  一块小小的泡绵,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发挥大作用。

  12月5日,在濮阳绿宇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工作人员拿着一块密胺泡绵介绍,这块泡绵不简单,它既能在火箭发射过程中隔绝巨大轰响声,也能吸附狭小空间里的机器噪声,“为航天员创造安静、恒温的太空居住环境,它功不可没”。

  这种特殊的新材料,因为超轻、吸声、隔热,可以在-200℃至260℃的条件下长期稳定工作。所以,濮阳造密胺泡绵成为我国航天、航空、舰船、高铁等领域“香饽饽”。

  2016年9月15日,伴随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升空;2020年7月23日,伴随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启程;2021年4月29日,成功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巡天保驾护航;2023年7月12日,成功护航朱雀二号遥二火箭顺利发射……

  上天入海,它次次圆满完成任务。

  一片沃土,汇聚人才

  河南日报记者 逯彦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鹏宇

  “我在日本学了4年园艺,回来创办了河南濮阳葡樱种植有限公司。”“我是从东南亚回来的,在老家投资200万元创办梦金秋种植园。”……

  “走,回老家创业!”在濮阳县,人才回流成为潮流。

  老乡们聊起返乡创业的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顺心。

  2021年9月,濮阳县启动乡贤回归工程,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提供贴心服务,让老乡们能安心投资,顺心创业。

  龙乡大地,一批外出闯荡的奋斗者,在家乡的感召下,怀着造福乡梓的美好愿望,纷纷带着在外打拼积累的经验、技术、资金等,回到家乡创业。

  截至目前,濮阳县已经有338名“乡贤”回乡创业,全县“乡贤”返乡创业项目已达60余个。今年以来,成功签约超10亿元项目1个,开工建设超5亿元项目1个,投产运营1亿元项目2个。

  一根木头,讲述万年

  河南日报记者 逯彦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鹏宇

  俗话说,“纵有黄金满箱,不如乌木一方”。

  在濮阳市华龙区的华夏神木博物馆中,藏着3000余吨乌木,有300余件精美的乌木雕塑。该博物馆是国内乌木展品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乌木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单位。

  似木非木,似石非石。乌木兼具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之称,是麻柳树、香樟树、楠木等树木历经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形成的。

  这里有国内最大的乌木:一根金丝楠乌木,长24.5米、最大直径近4米、重60吨。它生长了3000多年,在地底下又掩埋了6000多年,是“镇馆之宝”。这里还有由一根根3000年以上珍稀乌木组成的“乌木林”,令人惊叹。

  博物馆分西区和东区。西区以乌木为主线,结合水、石、林木、光影布景,在这里可以沉浸式体验千年乌木的“涅槃之旅”。东区以濮阳6000多年前的西水坡文化为主线,可以看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星图。

  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新流行,万年乌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河南日报记者 逯彦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鹏宇


关键词: 濮阳


责任编辑:白云

上一篇:第八届中原商贸大会即将启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