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景网讯 冬日的豫东平原,大片麦田满眼油绿,孕育着来年的丰收。
沃野之上,一条蓝色动脉横亘,崭新的渠道,奔涌的水流,宛如玉带。
12月30日,继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之后,国内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实现全线试通水。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建成通水,是我省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的生动实践,更是治水兴水保障民生的具体体现。”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表示。
解水资源短缺之困
当天上午,一泓清流跨过安徽,涌入我省郸城县清水河。
袁桥泵站是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第一个梯级泵站,是河南段的“总开关”。当天,自安徽境内奔涌而来的长江水,经袁桥泵站流入我省,将为豫东平原870多万人民送去源头活水。
“听说这水跟南水北调水一样,都是长江水,希望一样甘甜。”家住鹿邑的周传良充满期待。
近些年,豫东平原的商丘市和周口市常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30亿斤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豫东粮仓”。然而,长期以来,周口、商丘却结构性缺水,地下水资源匮乏,加之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正是以城乡供水为主,兼顾改善水生态环境。
“不仅是豫东地区,整个河南都面临水资源短缺之困。”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左其亭坦言,虽是中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河南总体上是水资源紧缺省份。
在左其亭看来,建设区域之间、流域之间骨干水系连通工程,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是解决河南水资源短缺之困的有效途径。
壮现代水网之“骨”
“事实上,我国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的探索由来已久,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祝云宪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供水效益不断扩大,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贯穿京津冀豫,形成了水系互联、互通、共济的供水格局。
引江济淮工程则是由长江下游向淮河中游地区跨流域补水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地跨皖豫2省、15市、55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
“从奔腾向东的长江引水,跨过淮河,将每年6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引入豫东平原的6县(市)3区。”河南省引江济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全力说,作为河南现代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构建起豫东骨干水网,让河南现代水网的骨架更加结实。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实现东部长江水、北部黄河水、南部颍河水的互调互补水网格局和内联外通、旱引涝排、上灌下补的供水网络体系,将有效保障城乡生活及工业生产供水,缓解豫东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等问题。”祝云宪说。
润广袤中原之“地”
“我省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引黄调水、南水北调和引江济淮。”祝云宪说,在全省十大水利工程中,就有五大调水工程。
2018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为解决新老水问题,创新性提出“四水同治”,在实施“四水同治”首批推进的十大水利工程中,除引江济淮工程外,有四处是引黄调水工程。“四处工程建成后,平均年引黄河水量8.33亿立方米,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近400万亩,年可新增粮食产量约8亿斤以上。”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处处长石海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我省已经有多个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润泽中原大地:人民胜利渠开灌70年来,共引(供)水400多亿立方米;红旗渠灌溉面积54万亩,有效解决了当时67万人口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赵口引黄灌区一期工程开灌以来,累计引水77亿立方米,年产粮食4.3亿斤,解决了6.2万余农村人口的吃水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投用,河南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日益丰满,最终通过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黄河、淮河等上联国家水网,通过拓展输配水通道下接市县水网,实现四个流域互联贯通,长淮黄海‘四水’调配。”刘正才说。(本报记者谭勇归欣)
关键词:
引江济淮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解渴的“清水河” 奔涌的“经济带”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试通水了
下一篇:南水北调安阳市西部调水工程试通水成功 红旗渠故乡再添新时代“红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