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报告关键词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南
发布时间:2022-11-16来源:河南日报

  ■报告原文摘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碧水蓝天带来的“小确幸”,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获得感。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河南朝着生态强省的目标不断迈进,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正在变成现实。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剩菜剩饭、果皮菜叶能做什么?在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分离、加热、分解处理后的厨余垃圾,变成了沼气用来发电入网,沼渣则制成了有机肥料。经由这里处理的厨余垃圾每年有3.65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5700吨。

  作为全国首批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许昌市依托长葛大周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了集废旧金属回收、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功跻身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粗放的生产模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发展绿色生产方式,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基础之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瑞芹说。

  放眼全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围绕新兴领域、前沿领域,全省已布局了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5个3000亿级和智能家居等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工业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39家和374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未来几年,是碳达峰的窗口期、攻坚期、机遇期,这对于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过程中的河南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必须继续推进能效提升、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压减煤炭消费、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张瑞芹说。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初冬,沿着绵延30公里的淇河生态文化风貌带向下游而行,一路美景目不暇接。淇河是海河流域唯一流经城市但未受污染的河流。

  一湾碧水的背后,是铁腕治污的艰辛。因为常年断流,淇河流域生态曾严重退化,面临着城市黑臭水体的威胁。近年来,通过对沿河工农业污染源和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汤汤淇水再现了往日风采。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过去的几年中,河南污染防治攻坚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2020年,中央对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2%,劣Ⅴ类水质断面消除,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仲田表示,要进一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强省、美丽河南。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每年到三门峡越冬栖息的白天鹅数量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几十只增加到近年来的超过1.7万只,成为我国最大的白天鹅越冬栖息地。

  在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马朝红看来,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就是还大自然以宁静。“保护区彻底取缔了采砂企业,清退了畜禽养殖和鱼类养殖,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这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党鑫说。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345处,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均纳入了保护范围,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报记者 赵一帆)


关键词: 河南 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蓝天

上一篇:河南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入推进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视频调度会
下一篇:濮阳:守好供水“生命线” 守稳城市“民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