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蚯蚓”治疗食管癌?他在挖掘中药材的更多可能
发布时间:2024-10-15来源:河南商报

微信截图_20241015071833.png

微信截图_20241015071843.png

  杨晖正在进行实验操作

  【人物名片】

  姓名:杨晖

  职业:生物工程技术人员

  简介:一种生物科技和医学跨界融合的职业,用现代科技挖掘中华医药更多价值

  产业:生物医药

  新景网讯  深夜,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重点实验室里的灯还亮着,研究员杨晖在为攻克地龙多肽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忙碌,这是一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杨晖的职业就属于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19个新职业中的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简单来说,他的工作就是运用现代科技解释清楚中药为什么可以治病,为临床治疗提供适用技术和创新方药,以及为中药产业化提供可开发的成果。

  生物科技和医学的跨界融合

  杨晖是一名拥有生物学博士学历的“85后”,2020年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重点实验室工作,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传统中医药进行科学研究。

  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研究是杨晖的重点科研领域,Westernblot实验是他在科研中经常操作的实验之一。“有些蛋白跟肿瘤的生长和恶性程度存在一定关系。”杨晖说,Westernblot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提取物中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生物学技术,可以确认特定蛋白在样本中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疾病诊断。

  简单来说,杨晖的工作就是搞清楚某药某方为何能治病,运用现代生物科技精准研究出中药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

  杨晖的职业属于19个新职业中的生物工程技术人员,这个职业旨在利用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在生物制药、基因工程、农业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多种领域贡献科研力量。杨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生物医药,从事临床新药和治疗方法的研发,是生物科技和医学的跨界融合。

  从中医药宝库里探究抗癌的秘密

  杨晖最近在忙着一项科研攻关项目,目的是探究地龙多肽对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中药材地龙就是人们常说的蚯蚓,他的项目旨在为食管癌靶向治疗及靶分子药物的研制提供新的途径。

  由于要保证生物实验的可持续性,熬夜对于杨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在杨晖看来,科学实验带来的任何新发现都只算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从科研结论得出到成果的转化和临床应用,还需要通过更多研究来逐步实现,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医药是一个宝库,其中潜藏着的疗效价值亟待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挖掘解读,从而造福大众。”杨晖举例说,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在中药材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治疗疟疾,这是用现代科技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的成功范例。

  在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重点实验室里,跟杨晖一样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挖掘中医药疗效之秘的从业者还有很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该实验室已经从3000多种中药里筛选研制出30余个中医抗癌方剂,还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经方中筛选出7个治疗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的方剂,以及9个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方剂,为临床应用和创新方药研发提供了基础。

  生物工程技术人员这个职业是时代之需

  近年来,生物科技已成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比如中医药传统的“方证结合”是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辩证分析出病人的“证”,而“方”就是用于治疗某种“证”的药剂。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就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去探索“方证结合”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成为连接古代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实践的桥梁,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用现代科技挖掘中医药不为人知的秘密,是促进传统中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杨晖说,生物工程技术人员这一新职业的诞生,也正应和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中医现代化发展的时代之需,其背后是技术变革和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深刻重塑。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邹皓羽/文 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食管癌 中药材 杨晖


责任编辑:白云

上一篇:强身聚力 接续奋进---南阳社旗县检察院开展秋季登山健步运动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