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体育河南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积极打造国家级、世界性本土赛事品牌,盘活资产构建体育产业集群,以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
记者 贺新
嘉宾 辛世俊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大超
中国体育学会理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全民健身高质量融入现代化河南
记者:5月是全民健身月。这是疫情过后的第一个全民健身月,群众的健身热情更加高涨。在更深入的“体育河南”建设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做好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辛世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完成修订。新修订的体育法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将原第二章“社会体育”章名修改为“全民健身”,明确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张大超:近年来,河南省就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体育河南实施方案》等政策,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全省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均成立了体育总会,建立了省级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各类体育社会组织7396个、体育俱乐部2086个、全民健身站点近4.5万个等,打造了组织保障体系;全省体育场地数量达到了31.14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48平方米,具有良好体育活动物质条件保障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了3505.4万人,人口占比36.5%。
当前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科学化、信息化、融合化、生活化的特点,运动健身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建设体育河南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将体育全方位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让体育成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全民健身要着眼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体育健身需求,持续加大体育健身场馆设施供给,全面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活动,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建设,创新全民健身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全面建立与高水平现代化河南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竞技体育高水平展现现代化河南
记者:体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那么,竞技体育如何在“体育河南”建设中更好地为河南增光添彩?
张大超:东京奥运会,河南运动员吕扬、鲍珊菊、尹笑言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增添两金一银,创造了河南省运动员参加近四届奥运会最好成绩。北京冬奥会5名河南体育健儿历史性地站上冬奥赛场,点燃了河南人民的冰雪梦。回首奥运赛场,河南体育健儿持续绚丽绽放,国球双星邓亚萍、刘国梁交相辉映,陈中横扫跆拳道赛场,贾占波百步穿杨,孙甜甜实现奥运网球“零的突破”,李雪英力举千钧,朱婷摧城拔寨……河南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的优异表现,展示了河南的崭新形象和现代化河南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河南赢得了巨大荣誉,成为中原儿女凝心聚气的强大力量,激发了全省人民积极投身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热情。统计显示,近10年来,河南运动员共获得奥运会4金、亚运会21金、全运会竞技项目53.5金。
体育河南建设,竞技体育更要充分展现“争光添彩”的综合功能和示范价值。要不断丰富竞技体育发展的新内涵,从服务金牌的单一价值向满足社会需要的多元价值转变,拓宽竞技体育发展的价值内涵。竞技体育要建立新体制,优化新机制,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的体制机制转变,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支持、个人投资的扁平化治理结构。从政府单一投入向政府和社会多元参与的备战组织管理模式转变,统筹政府、社会、市场、个人、行业等多元力量,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业、高校、个人承担大型赛事训练参赛任务,整合多方力量,打造政府和社会多元参与的竞训体系。竞技体育要大力推动科技助力,提升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打造高效率、多渠道、多形式的运动训练信息服务网络以及体育科技激励、保障机制,提高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构建现代化多功能智能场馆,打造具有技术诊断、医务监督、信息情报搜集、身体恢复等多功能融合的智能训练中心,为运动训练与竞赛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另外,还要打造成熟的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及梯队建设的坚实基础。
体育产业高速度助力现代化河南
记者:5月6日省委召开会议强调,盘活资产构建体育产业集群。对推动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指出了方向。河南的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该怎样具体推进呢?
张大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为建设体育强省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河南省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448.79亿元,增加值为574.96亿元,占同期河南省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98%。
实践证明,体育不仅能为国争光、为民谋福,还能为民增利。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22年,河南省体育局印发《河南省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布局更为合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体育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科学化、信息化、融合化、生活化、社交化需求,使体育产业成为建设体育河南的重要力量、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均体育消费达到1900元,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900亿元左右,体育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与文件相呼应的是全民健身热潮带来的赛事活动、装备器材、教育培训、旅游休闲等消费需求,河南体育产业迅速开始“多方向扩容”。
建设体育河南,体育产业要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发展主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发展适合我省的运动项目产业为核心,以产业集群化、业态融合化、产品服务高端化和运营主体集团化为方向,以丰富产品有效供给为基础,以完善产业体系为关键,以促进体育消费为根本,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吸引社会投资,提升体育产业能级。
体育文化高品质弘扬现代化河南
记者:体育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体育河南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好体育文化的“软实力”作用呢?
辛世俊:中国有悠久的体育文化传统,了解中国体育文明,对于增强民族自尊、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从古代遗存文物可见,早在夏朝以前,我国就有了民间舞蹈、射箭练习等带有体育元素的娱乐活动及军事训练。夏、商、周又相继出现了乐舞、武舞、射礼、田猎、手搏、跑跳等竞技运动项目。文物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射箭、驾车等图样。孔子提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两项属于体育。汉唐时期,我国体育的基本范畴已经形成。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文化、中道文化、少林文化、太极文化等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的精神内涵与中华体育精神是息息相通的。
2020年12月,太极拳申遗成功;《河南省武术志》出版,填补了中国省级层面武术类志书空白。2020年洛阳市建成河南首家体育类专题博物馆;2022年安阳建成河南省唯一的航空科普馆;河南博物馆群的中国功夫馆正在建设中。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张大超:太极拳、少林拳作为河南重要名片,频繁出现在外交部河南推介会、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已成为魅力河南的重要元素。在世界各地常年活跃着众多来自河南的武术表演团体,而全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更是达3亿之众。
体育文化要依托中原大地资源禀赋和文化传统优势,充分挖掘武术、民族民间体育等传统体育项目强身健体、修心养性、文化交流的综合价值。进一步加大对武术、龙舟、棋牌等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内涵、项目历史、项目礼仪、项目荣耀进行深入深挖和整理,传承优秀中原文化和文明成果,让中原传统体育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进一步弘扬以少林拳、太极拳为代表的黄河武术文化,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更好地挺起精神脊梁。深入开展少林拳、太极拳国际交流活动,用少林拳、太极拳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做大做强河南“功夫体育”品牌。
发挥以少林武术、太极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资源优势,构建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培训研修、影视拍摄等为主要内容的武术产业体系,推进武术展演、武术旅游、武术文化、武术动漫、武术影视、武术用品制造等业态发展。以登封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核心,打好“少林牌”,推动郑州成为全国领先的武术产业强市,不断扩大功夫品牌影响力。持续探索少林武术与青少年足球运动融合发展,拓展人才培养路径。支持温县太极拳产业基地发展,深度挖掘太极拳的健身、文化、养生价值,推动形成享誉国内外的太极拳培训品牌。研究推进武术动作、套路、服饰等相关领域标准化。继续办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等赛事活动,支持“武林风”等品牌做大做强,规划建设武术博物馆。挖掘整理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武术项目,鼓励和引导心意六合拳等地方拳种、地域性武术项目传承发展。
体育文化润物无声。顾拜旦说,“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新时代,体育文化呈现出数字化、信息化的多元化发展势头。发扬和传承体育文化也要与时俱进,2022年,多项重点工作加快实施,投资约45亿元的省体育综合训练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河南体育公共服务数字体系正在构建,河南体育集约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
体育 河南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河南乡村中小学合唱培育工程启动 计划3年培育100个乡村合唱团
下一篇:把劳动课开在广阔的田野上——“特色教育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