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灵建议: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
发布时间:2023-03-09来源:大河报

  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办事处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李灵

  新景网讯  农村学校生源流失,教师结构出现老龄化和低龄化问题。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办事处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所提的建议,依然是聚焦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这一问题。她建议,这需要综合施策,多向发力,探索建立城区骨干教师在农村学校支教服务一定期限的制度,一定程度上确保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关注】

  持续为农村教育发声

  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作为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李灵持续关注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与呼。她说,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这也是提高农村人口教育素质、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2018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李灵,就将加大乡村教育投入的建议带到了北京。她建议政府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缩小乡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让每个农村孩子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李灵建议政府加大对5G、AI等技术的投入,加快建设“网络教室”“空中课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使用,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到高质量教育,提升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从而保障“留守儿童”“回流儿童”健康发展的建议,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生活关怀和心理疏导。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则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关注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提议】

  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灵准备提交《关于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的建议》。

  她说,农村教师呈现老龄化和低龄化并存的现象。教学经验丰富和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相对较少,导致农村学校教育质量远非城区可比。为了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她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建立城区骨干教师在农村学校支教服务一定期限的制度,以此带动农村教师水平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李灵建议,将农村学校支教服务经历作为评定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类似公务员晋升必须有基层服务的经历,探索建立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期制度,支教服务期最短1年、最长3年。支教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教学创新,或者促进学生成绩明显提升,可在支教服务期年满1年直接晋升职称。

  与此同时,她还十分关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此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各地进度不一,城乡差距明显。一些乡村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缺编缺岗,专职心理教师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为此,她建议,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纳入学校绩效考评。中小学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

  【现状】

  乡村教育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前段时间,“山村小学一年级只有一个学生”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登上全国热搜。记者了解到,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着留不住学生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把孩子带走了。另一方面,农村老百姓想为孩子寻找优质教育资源,将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

  李灵说,在师资方面,目前我国农村学校教师整体呈现老龄化和低龄化并存的“哑铃式”现象。一方面是此前毕业于师范中专学校的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知识结构也趋于老化。另一方面是近些年来招录的年轻教师低龄化,教学经验十分有限。

  生源的流失,教师的流失,是农村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12月25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调研结果显示,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育多项发展指标虽然进步明显,但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支出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均衡问题。

  2020年对全国31个省份21278名教师调查显示,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依然严峻。55岁以上教师占比,乡村为8.8%,镇区为4.5%,城区为3.3%,乡村高出城区5.5个百分点。

  【建议】

  健全“留人”机制,让待遇留人

  办好农村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要留住人。李灵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说,留住农村中小学生源,首要的就是让乡村教师队伍留得住、教得好,打造一支数量足、能力优的乡村教师队伍。

  这就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留人”机制,让待遇留人,环境吸引人,事业打动人。同时,努力创造教师成长机会和能力提高环境。

  国家层面要继续加大对乡村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李灵说,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这是“强基固本”之策。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教师周转房项目以及职称评聘倾斜政策,在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要着力深化师资配备、编制管理、职称评审等重点领域改革。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提升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建立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持续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发放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

  李灵建议,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倾斜政策,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优化环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最关键的一点,还要倡导奉献精神。”李灵说。扎根乡村教育,需要强烈的奉献精神,要有爱心、有责任心,能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黄婷 刘瑞朝 文 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李灵 骨干教师 支教农村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如何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引育一流人才?
下一篇:农村如何补齐少年儿童在综合素养教育方面的短板?政协委员建议:在农村中小学设立素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