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员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新乡县委宣传部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6年来,新乡县通过“小院课堂”抓准主体、创新载体、聚力发展,使理论宣讲入耳入脑入心,实现使人真懂真信真用的目标,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米”,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全县35万人民筑梦奋斗的强大动力。
理论宣讲从雾里看花到亲切可人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过去我们心中的现代化”“从一毛钱一斤的白菜难卖,到一棵有机白菜39元却不愁销路,说明我们对食品质量有了更高要求”……1月26日,暖阳普照,新乡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莹走进该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的农家小院,面对几十名农民进行宣讲。
李莹是东大阳堤村的老朋友,基本上每月都要给这里的农民上一课,这次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她用群众的语言,列举史来贺、刘志华等群众熟知的人和事,作了深入解读和详细阐释。
从“身边的党史”开讲,一下子抓住了大家的心。“要继承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精神,争当‘新农人’,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东大阳堤村农民刘志明竖着大拇指说,他是李莹的“铁杆粉丝”,最喜欢听李莹“上接天气、下接地气”的“小院课堂”,每一次听后都有新收获。
6年前,为实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课”的宣讲目标,新乡县委党校在全县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党课全覆盖”宣讲活动,在这期间,党校教师发现群众对党课也有期待,越来越多的群众来问“我们可不可以来听”?
面对群众的迫切需求,新乡县委党校又提出“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声音”。“小院课堂”就此诞生,不拘泥于场地,不拘泥于形式,田间地头、小广场、群众家里……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小院课堂”就可以开讲。
“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有多种,大家一定要理性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近日,朗公庙镇南固军村的“小院课堂”开讲,法律工作者围绕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为村民讲解正确的维权方式和预防电诈等法律法规常识。
“通过今天的‘小院讲堂’,我知道了在外务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一位村民说。
新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懿介绍,“小院课堂”设立的初衷,是破解“宣传宣讲越到基层越难开展、越深入群众越缺乏吸引力”的问题。
为了让“小院课堂”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新乡县还选出一批由文艺爱好者、巾帼标兵、青年干部、“五老”人员、村党支部书记组成的热爱宣讲的百姓“名嘴”。在“小院课堂”,他们讲理论、讲文化、讲发展,以真人、真事、真心话、真感情、真感受,讲述亲历、亲闻、亲为的真实故事,提升了宣讲吸引力。
目前,新乡县178个行政村,村村设有“小院课堂”,村村都有宣讲队伍,已组织各类宣讲活动2569场,受众50万余人次。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临近年关,东大阳堤村党建联络员宋朝阳一大早就忙着张罗村里的篮球比赛等各项文体活动。而在几年前,因为选择外出打工,她常常没法参加村里的党员活动。2019年春节期间回村,听了“小院课堂”的宣讲,她认识到农村年轻人不出去也能有大作为,就选择留在东大阳堤村生活,同村内其他党员干部一同加入助推乡村振兴的队伍当中。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记者在新乡县采访时了解到,“小院课堂”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影响党员干部,许多党员干部因为掌握了科学理论,在工作中心里更有底气、手上更有招数。
七里营镇刘店村曾是软弱涣散村。在“小院课堂”的乡村振兴宣讲中,新上任的刘店村党支部书记武宗安取得了“真经”: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是‘小院课堂’启发了我,刘店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心聚力,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这就是刘店改变的‘秘诀’。”武宗安说。
通过与热点面对面,同百姓心贴心,“小院课堂”正日益发挥大作用,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提升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让理论成为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工具。
“小院课堂”丰富多彩的宣讲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益探索,遍布新乡县的209名宣讲志愿者通过“小院课堂”对下收集群众需求,对上协调联络,为基层治理畅渠道、扩资源,目前已解决群众困难1000多个。同时,“小院课堂”还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惠企政策、企业党建相结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创新理论怎么走进千家万户?必须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小院课堂’就是找准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结合点,用小切口讲大学问,小故事讲大道理。”新乡县委书记祝显成说,新乡县将持续探索,丰富“小院课堂”的形式,着力加强政策解读,不断凝聚推动改革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力量。(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永乐)
关键词:
新乡 理论宣讲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郑州市文雅社区:“写”出新春增添年味
下一篇:红色引擎激起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