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村党支部 庙荒村党支部 武汉路社区邻里中心 时庄村党支部 裴庄村党支部 插图/王伟宾
编者按
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是我省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抓手、创新举措。一年来,全省各地基层党组织围绕“该干什么、怎么干好”这个关键,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提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具体化、实体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五星”支部到底是怎么创建的?乡村产业振兴如何持续推进?“领头雁”能力如何跟上时代要求?带着这些问题,在“七一”建党节前夕,记者深入一线开展微调研,共话大抓基层、强基固本、争“星”晋级的生动故事。
三访“白云山”
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
□本报记者 刘婵
“怎么把焦裕禄精神和白云山村联系起来?”“培训经济怎么扩大规模增加村集体收入?”6月28日下午,记者赶到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时,村“两委”班子正和浙江小六石乡村运营有限公司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20年来,浙江“千万工程”持续迈向纵深,进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新阶段。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几番前去学习考察,心里盘算着也要把村子打造得“让城里人都羡慕”。这是记者第三次来到白云山村采访,从“两桶一袋”垃圾分类到“拆墙透绿”庭院改造,这个小村子总能带给人惊喜。
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变化是一块“五星党支部”奖牌挂在了进门处。眼前的陈保超,烈日炎炎下明显晒得更黑了。“群众都说这是‘兰考色’。创‘五星’支部以来,大家干劲足、动力强,每件事都当自家事来干,那还能干不好?”陈保超说。
说话间,墩苗干部、三义寨乡党委书记陈宣陶也来了,加入和“小六石”的热烈讨论中。“‘五星’支部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让乡镇工作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他畅想着心中那幅蓝图:把基础较好的白云山村打造成典型,带动其他村连点成线,串成兰考乡村振兴好风景。
陈保超还有两员“得力干将”,一位是他的妻子陈丽。记者见到陈丽时,她正满头大汗在村幸福家园的公共厨房里忙活,为老人、游客做饭。无论是种番茄,还是做志愿服务,“啥事儿都得带头干”在这个家庭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在白云山村,俺媳妇儿的番茄种得最好,薄皮沙瓤!”陈保超自豪地说。陈丽拿起手机,给记者展示她的“白云山新农人”抖音号,说起自己直播带货来便滔滔不绝,不仅拥有数量可观的忠实粉丝,连郑州、漯河、开封的货商都慕名而来。
另一位是省里下来锻炼的选调生、北大毕业的研究生闻楚奇。小闻有活力、眼界宽,给村里带来了许多新思路、新办法。“别看她年纪小,做事麻利着呢。”村民对记者竖起了大拇指。闻楚奇对这场为期一年的“双向奔赴”定了个小目标:让自己在火热的一线接受历练、增长才干,也让白云山村蝉联“五星”,各项工作更上层楼。
红旗渠畔振兴路
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
□本报记者 石可欣
6月28日下午,一场小雨过后,太行山间云雾缭绕,山脚下的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略显凉意,石板路连着各家,红砖墙配着麦秸泥,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乘着大巴来这里现场感受“红旗渠精神”。
“真没想到,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竟然处处散发着不违乡土气息的时尚感。”来此体验学习的四川学员不禁向记者感叹。
“我在庙荒干了11年支部书记,脱贫后,如何带大家实现乡村振兴,我身上的压力并不比脱贫攻坚时小。”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全省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活动,让工作有了抓手。
“五星”支部怎么创?仔细对照创建工作5方面29项任务后,郁林英决定从培育壮大致富产业干起。
背靠太行山,土薄石厚是制约庙荒村发展的最大障碍,怎么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长足发展,郁林英决定开发旅游产业。“当年,我们村依托村民改造的民宿发展起来,村里高中低档民宿有30多家,可是要发展成产业,留住更多的人,还差得很远。”郁林英揣着一本明白账。
说干就干,她带着村“两委”班子、老党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请专家来村里实地支招,最后确定了打造休闲胜地、研学基地、登山营地、康养福地“四地”的发展思路。村里首先成立了产业运营服务公司,依托穿村而过的红旗渠,吸引包括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在内的多家研学机构在庙荒村建立研学基地。
同时,郁林英将村里的“巧媳妇”组织起来,开展普通话讲解、礼仪接待等方面的培训。今年年初,闲不住的郁林英又请来设计公司,实施整村亮化工程,营造“白天看景、晚上看灯”的沉浸式体验氛围,庙荒村也由2A级景区升级为3A级景区。
“现在,吃的、喝的、瞧的咱村都有,我们这个‘红小院’还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村里第一个开民宿的老党员刘明生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外国游客在这里擀面条的照片。
“发展不能停,停就是倒退!”这句话郁林英常常挂在嘴边。在她看来,创建“五星”支部是带领乡亲们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载体,未来还要用一个又一个“妙招”,快干实干巧干,让梦想照进现实。
共享“邻”距离
洛阳市涧西区武汉路街道武汉路社区邻里中心
□本报记者 金京艺
“挺胸,抬头,腰背挺直,目视前方……”6月27日上午,在洛阳市涧西区武汉路街道武汉路社区邻里中心的舞蹈教室,平均年龄65岁的舞艺新疆舞艺术团的队员们正在进行排练。
“队员都是社区居民,自从有了邻里中心,包括舞蹈队在内的社区26个自乐组织都在这里安了‘家’。”团长李春英说。
在邻里中心,居民们不仅能找到自己中意的文艺社团,还能“遛娃”、阅读、参加公益培训,尽享“15分钟便民生活圈”高品质生活。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辖区河柴重工集团的废旧仓库。
“2018年,原本狭小的社区活动中心面临升级改造,河柴重工集团二话不说便让出了临街仓库,供社区使用。”武汉路社区党委书记张静说。
场地有了,怎样才能将社区活动中心建到群众心坎里?张静和同事们利用下班时间走家串户做调研、搞宣传,广泛征集居民想法和需求,不断发动大家进行自筹共建,并在区委、街道办以及相关部门支持下,逐步完善功能,今年正式更名为“邻里中心”。
平台建起来,“大戏”要唱精彩。“借着‘五星’支部创建的东风,我们将40余支‘三自’组织(即社区自乐组织、自治组织和志愿服务队)所涵盖的1000余名居民组织起来,成立了涧西区第一家社区组织联合会‘社邻益家’。”张静说。
紧临邻里中心的河柴01小区,是一个拥有25栋住宅楼的厂矿老旧小区,但每幢楼前,高树矮花错落有致,非机动车辆有序停放,墙面粉白、路面整洁。尤为别致的是一个个“门洞客厅”——每个门洞都摆放着休闲长椅,老人和孩子常来这里休闲娱乐,邻里矛盾也在潜移默化中消融化解。
“还不错吧,快递员进院里都夸‘干净’。”几位正在“门洞客厅”聊天的大爷对记者说。“这多亏了他们的辛苦付出。”一位居民指着一旁戴着“社邻益家”红袖章、正帮助清运垃圾的工作人员,道出了个中缘由。
“社邻益家”大部分成员都是退休人员,他们每天到小区值班,带领全社区5630户居民一起动手打造属于自己的美丽家园。“以‘邻里中心’汇聚民心,用‘社邻益家’自治共建,‘五星’支部的建成靠的就是居民们的齐心协力。”张静说。
小村有了“文艺范儿”
永城市演集街道时庄村
□本报记者 陈小平
在河南的东大门,有个“网红”文化艺术村——永城市演集街道时庄村。到秋林小院,聆听非遗大铙、河南大鼓;进陈氏染坊,看白棉布如何惊艳“变身”;入福艺轩,体验一把剪刀一张纸带来的“N”种可能……一个个游客争相“打卡”的项目,犹如一件件漂亮衣裳,把这个村打扮出了“文艺范儿”。
“近几年,依托村里的关公饮马泉等历史古迹,通过精心设计民俗文化艺术街区,吸引包括书法、绘画、剪纸等各类艺术家入驻,引进民宿生态园、咖啡馆、小茶馆等商业店面,村里拿到了全国文旅融合示范村、‘国家AAA级旅游区’等金字招牌,人气也持续提升。”6月28日,村党支部书记陈红亮表示,“五星”支部创建,为时庄文化艺术村的打造提供了新动能。
创建中,时庄村把争创“生态宜居星”作为靶向攻坚,以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集全村之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文旅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配备村级保洁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新修水泥路900多米、修补路面约4000平方米,建造公共厕所6所,改厕率100%;对村庄内13个坑塘进行集中整治,让乡村颜值再提升……
漫步时庄村,废弃院落、残次林地改成了工作室、民俗馆,房前屋后变成了小花园、小菜园,老石槽种上了铜钱草,旧水缸画上了永城八景,石磙、石磨点缀出景观路和文化墙……移步换景,村里常有文人墨客泼墨斗彩、抚琴吟诗、品茗煮酒。而端碗坐在门口吃饭的大娘,坐阴凉处喷空的大爷,掐把苋菜回家的大姐,让这幅田园艺术画变得更加灵动。
村子美了,游客多了,产业也更旺了。通过“双绑”机制,时庄与两家企业签订协议,奥海服装厂每年交给村委会租金30万元,并带动村内百余人就近就业;金晶玉米加工有限公司对村里农产品实施“订单收购”。与此同时,借助文化艺术村打造,村民们挣钱门路也更多了,马宇峰利用闲置坑塘种莲藕,李刚办起农家餐馆,陈秋林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物件收藏展销,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
“村里环境舒适宜人,既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也不耽误挣钱。”练雪梅和爱人原先常年在外打工,如今回村开起了小超市,收入增加了,过上了让亲朋好友羡慕的生活。
新桃花源记
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
□本报记者 刘勰
盛夏时节,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万亩桃园里,鲜果盈枝,芳香沁鼻,村民穿梭其中,忙着采摘、分拣。
“‘黄桥大桃’远近闻名,中国沙红、寿林桃王等优良品种每斤能卖近10元,每亩桃园收入1万多元。”谈起黄桥大桃,裴庄村党支部书记吴东亮如数家珍。
裴庄村种桃历史悠久,每年三月还会举办桃花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但热闹一过,村里便显得空空荡荡,吴东亮心里难免失落。与桃花节一样,村里很多工作到了一定阶段,想再突破就觉得困惑迷茫。
去年开展的“五星”支部创建,让吴东亮有了方向:“5方面任务、29项内容,条条有标准、有办法,既系统又具体,咱照着干就行。”
比如,建设产业兴旺村要聚力“一村一品”推动品质提升,村党支部就联合西华县文投公司按照国家4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桃花节。以前,缺少指示标牌,游客摸不到地方,如今村里统一规划指示牌,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桃源广场,还引进了16辆观光车,今年桃花节期间车车爆满……
“为了方便游客赏花,桃园里的路都修通了,方便了摘桃、运桃。”村民和红光说,村里为提高桃花节品质,修路、建游园、装路灯、植树种草,让整个村子的“颜值”上了档次。
桃花只开一季,花期只有半月,村党支部就引导村民拉长产业链条,研制桃花酒、桃饮料、桃木制品,还开通了直播带货。在县、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裴庄村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省农科院结对,优化桃树品种,使成熟期延长至6个月,从入夏到晚秋都有桃可摘,既让村民多赚钱,又降低了市场风险。
甜蜜的事业带来甜蜜的回报。经过精心打造,裴庄村“桃产业”链条越拉越长,实现了从种桃、卖桃到赏花、卖景,再到喝桃花酒、住桃家院、赏桃艺品,一、二、三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嬗变。裴庄村党支部也被评为“五星”支部。
“‘创星’不容易,‘守星’更难。”吴东亮没闲着,带领支部一班人天天在桃园里转悠,琢磨着怎么续写桃园新篇章——他们打算发挥村里桃子品种多、挂果期长的优势举办采摘节,拉长节会效应,花、果接力,实现“红半月”到“红半年”的跨越。
关键词:
五星 党的生日 献礼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河南省引发热烈反响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下一篇:郑州市委网信办联合市互联网行业党委组织开展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