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过去一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反腐败斗争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一以贯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保持“惩”的力度
增强不敢腐的震慑力
严肃查处尚朝阳、王东亮等不收敛不收手胆大妄为者;
深挖郑献锋、孙复兴、李利剑等国企“蛀虫”;
坚决查处岳文海“政商旋转门”、王哲“逃逸式腐败”、王建甫“遥控式腐败”等新型隐性腐败案件……
2023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永远吹冲锋号。
聚焦系统性、行业性腐败问题,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配合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坚决清除腐败风险隐患。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追逃防逃追赃一体抓,坚决防止腐败人员和涉案资产跨境流动。
精准运用政策策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全省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1.2万余人,其中第一、二种形态分别占比64.2%、27.6%。
纪法情理贯通融合,具体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核查错告诬告问题线索,为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激励广大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据统计,全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10.8万件次、立案3.8万件,不敢腐的震慑力持续增强。
发挥“治”的功能
强化不能腐的约束力
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办案件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持续放大治理腐败效能。
清廉河南建设蹄疾步稳——
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制定关于新时代新征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快建设清廉河南的意见,全面推进清明政治引领等“四大工程”,深入实施理论武装铸魂、政治生态优化等“十八项行动”,构建全域清廉格局。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在郑州,“政治监督护航行动”扎实推进,围绕省市重点工作建立的“监督事项正负面清单”成为解决突出问题的抓手;在鹤壁,151个清廉文化阵地依次建成,“一镇一品牌、一组一特色”让清风正气浸润人心……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清廉名片越擦越亮。
“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
常态化落实“案情会诊”制度,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做实“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总结”,精准提出以案促改建议,实施处分决定书、案情告知书、纪检监察建议书“三书同达”,推动从制度层面查找问题、堵塞漏洞、完善治理,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
印发省纪委监委深化提升以案促改质效的工作方案,细化制定5方面11项举措,以发现问题推动查补漏洞,以查办案件促进整改整治,以全周期管理方式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等完整闭环。全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运用2.28万起案件开展以案促改,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以案促改通知书1.21万份。
筑牢“防”的堤坝
提高不想腐的感召力
“很受震撼,给我们敲响了廉洁从政的‘警示钟’。”2023年7月14日,全省党纪教育警示大会召开,参会人员观看警示教育片《纪法红线不容触碰》后感慨颇深。
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在严肃惩处、规范权力运行的同时,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
——把纪律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专题纪律教育,围绕四个专题开展“书记讲纪法”“廉洁从家出发”等8项具体活动,确定每年7月为全省“纪律教育活动月”,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用警示教育拧紧“发条”、咬耳扯袖。印发李正军、孙国防等典型案例通报,编发严重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拍摄《滥权之鉴》《自毁之路》等警示教育片,组织旁听庭审、安排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身边事以案示警、以案为鉴,筑牢思想堤坝。
——让廉洁文化焕发活力、滋润人心。深挖河南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推出廉动漫、廉豫剧、廉电影,开展“奋进新时代清风满中原”廉政短视频展播活动,布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打造“永不闭馆”的网上廉政教育平台,营造崇廉尚廉氛围。
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各类纪律教育活动6.8万次,受教育人次达568万,遵规守纪、坚守正道、担当作为、求实奋进的良好风尚更加浓厚。(本报记者 金京艺 本报通讯员 王祎好)
关键词:
纪检监察 三不腐
责任编辑:青山